眾所周知,華為可以頂中國半導體行業(yè)的半邊天了,面對美國時不時的芯片制裁,有人感到疑問,華為不是有海思半導體嗎?為何還會受制于美?
在華為發(fā)展芯片的業(yè)務當中,有很多都是需要依靠其它芯片代工企業(yè)的。而海思涉及的方向不是制造,而是設計。海思負責設計,芯片代工廠負責生產(chǎn)。不管是設計的芯片還是代工都非常重要,這就好像一個最頂尖設計師,和最優(yōu)秀的裁縫合作,打造出來的衣裳肯定萬眾矚目。
只不過華為最優(yōu)秀的裁縫被限制了,而這個裁縫就是臺積電。華為大部分的7nm和5nm工藝芯片都是交給臺積電代工,在國內(nèi)也只有臺積電具有這個實力,哪怕還有其它芯片代工廠,也無法達到相應的技術要求。
芯片是集合電路,不是搭積木那么簡單,越是精密的芯片,技術要求就越高??墒窃诿绹南拗朴媱澲校瑢⒉辉试S使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的芯片工廠給華為提供服務,而臺積電就包含在其中。
受到各方面的制約,華為只能啟動備胎計劃,將資源轉(zhuǎn)向了中芯國際。原本華為應對手機系統(tǒng)的備胎計劃是鴻蒙和HMS服務,現(xiàn)在芯片方面的備胎計劃是中芯國際。
就目前為止,中芯國際是最有希望代替臺積電的。暫且不說中芯國際和臺積電具有怎樣的技術差距,僅憑麒麟710A這一款芯片就可以看出,華為和中芯國際合作的意向。
這款麒麟710A是純國產(chǎn)芯片,由華為海思設計,中芯國際負責加工的國產(chǎn)芯片終于面世,這說明中芯國際是有能力幫助華為生產(chǎn)芯片的,而且華為也會和中芯國際繼續(xù)合作。
而中芯國際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技術,14納米工藝芯片可以量產(chǎn)了,接下來就要研發(fā)7納米,5納米,可是這些都有一定的難度。
不過中芯國際傳出好消息,宣布將幾年的11億美元開支,調(diào)整到43億美元,大約305億人民幣的營收都將用在設備上。有了更好的光刻機以及芯片生產(chǎn)設備,那么對技術的研發(fā)和芯片的突破都有更大的優(yōu)勢。
任正非也沒想到,事情會發(fā)生這般快。中芯國際加大設備的投入,大有一種背水一戰(zhàn)的感覺。
其次中芯國際還獲得了國家集成電路和上海集成電路的投資,原來資本只有35億美元的中芯國際,上漲到了65億美元。
種種跡象表明,中芯國際正在全速前進。也許在未來幾年的時間內(nèi),就能做出重大突破。
在受到美國的制裁和打壓下,華為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換做是一般的企業(yè),恐怕早就“嚇尿了”,別說反抗,連抬頭的勇氣都沒有。
但是華為并沒有,而是選擇迎難而上,和中芯國際的強強聯(lián)手也會給中國芯片帶來最大的希望。
選擇妥協(xié)并不會讓對方停止斷供,反而對覺得好欺負,將來任何的打壓制裁都會變得理所當然。沒有任何理由的實施斷供,只有不斷強大起來,才有談話的資本。這就是華為現(xiàn)在面對的,不過華為并不是獨自面對,在華為的背后,還有中國人民的支持。
中芯國際加大設備投資和獲得資金支持,成為華為有力的支持。華為不能倒下,也不會倒下,對手的打壓只會華為成功的踏腳石,前輩的深耕細作,自力更生,后來的企業(yè)一定會成為后浪,屬于中國的科技時代將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