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iphone降價成常態(tài) 中國手機行業(yè)也不會怎么受影響
近幾年iphone似乎給人一種江郎才盡的感覺。
特別是近期,有分級機構指出,蘋果正面臨iphone產(chǎn)品保留率下降的問題。同時分析師Nehal Chokshi在致客戶的報告中寫道,“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iphone用戶流失數(shù)量攀升,令人擔憂”,從安裝用戶群來看,流失率從5%上升到了9%;這表明9%的iphone用戶計劃棄用蘋果產(chǎn)品。
這無疑對于驕傲的蘋果來說是一個沮喪的消息,眼瞅著蘋果手機就要“不行了”。但又有調研機構表示出了對于蘋果的看好。
調研機構TrendForce在近期的報告中給出的預測數(shù)據(jù)顯示:蘋果iphone手機將在第四季度取得6900萬部出貨量,市場占有率也將高出第三季度6.3個百分點,升至18.7%,超越華為排名第二,三星還是穩(wěn)居第一位,華為下降為第三位。
蘋果降價與銷量回暖
這種預期的原因也是基于iphone 11的降價。特別是在中國市場,9月份一經(jīng)發(fā)售便直接拉升了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需求量,相比去年同期瘋狂增長了230%。
今年的iPhone 11發(fā)布后,蘋果將中國的售價直接下調了1000元,同時加上第三方平臺的優(yōu)惠和補貼,導致新機的售價快速下滑,起步價早已跌入5000元以內(原價5499元起)。而這樣的價格已經(jīng)跌入了國產(chǎn)旗艦手機的價格區(qū)間之內。因此導致的iphone 11的熱賣也超出了蘋果公司自身的預期。
當流失與熱賣同時出現(xiàn)在蘋果手機身上的時候,市場上爭論的依據(jù)則是銷量。似乎除了蘋果手機以外,其他手機很難出現(xiàn)這種矛盾膠著的現(xiàn)象:一方面是用戶不斷流失,另一方面價格調整以后銷量不斷上漲。
既然iphone 11的價格已經(jīng)突破了5000元大關,那么iphone旗艦機型的價格如果下降到與華為、三星頂級旗艦一樣的價格時,安卓手機還有一戰(zhàn)之力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iphone手機的優(yōu)勢在哪里?
首先,系統(tǒng)的唯一性成為了與安卓手機最明顯的特征。較為封閉安全性的ios操作系統(tǒng)也使iphone手機擁有了更加流暢與長久的使用壽命。并且隨著手機使用時間的推移,ios與安卓流暢性的差距就會越來越明顯的顯現(xiàn)。
其次,蘋果手機的“貴族血統(tǒng)”。手機作為一款電子快消品,幾乎不可能與奢侈品進行掛鉤。然而卻將這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變成了可能。從原先的“腎機”到現(xiàn)在的萬元起步價,蘋果手機已經(jīng)成為了如同手表、皮具等奢侈品的身份的象征。
其三,蘋果手機在功能設計以及外觀設計上的卓越性吸引忠實的粉絲。雖然如今的iphone系列手機在外觀上遭到網(wǎng)友的吐槽,但不可否認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手機外觀的潮流。
而iphone的缺點也同樣明顯。那就是,在一年一度更新?lián)Q代的基礎上iphone的優(yōu)越性并不能長久的體現(xiàn)。
其實對于購買iphone的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用蘋果手機并不是因為它擁有多么好的系統(tǒng),多么流暢的速度或者多么棒的視覺體驗,最重要的就是iphone給消費者定義了一種手機高端的可能,用iphone是你擁有“底氣”的開始。
蘋果手機降價對行業(yè)的沖擊力
藍科技了解身邊使用iphone的朋友,問他們?yōu)楹尾皇褂萌A為或者其他的安卓智能手機?而大多數(shù)人給出的答案就是安卓手機太差不能用(即使他們并沒有用過任何一款安卓手機),當很多人都在用iphone時,自己會有從眾心理。
這種消費心理普遍存在。但是,由于手機的更新?lián)Q代速度太快,iphone所帶來的“底氣”也只有一年的時間。尤其是隨著iphone的價格越來越高,有一部分消費者轉向華為、三星等高端旗艦手機。
蘋果當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過高的價格截留了一部分消費者,將他們被迫轉向華為和三星等品牌,因此降價是他們回流存量用戶、增加新用戶最好的辦法。
如果降價成為蘋果重奪榜首的重要手段或常態(tài)手段,無疑對中國手機廠商以及三星造成致命的打擊,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購買蘋果手機的用戶會進一步增加。事實求是地看,消費者不買蘋果不是因為其質量問題,而是價格過高。因此,一旦價格回落用戶粘性會加大;
二是對正在進入高端領域的中國手機品牌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全球市場可能會讓中國品牌承壓。
三是影響行業(yè)手機技術、設計迭代更加快速。在價格相差無幾情況下,其他品牌要想和蘋果手機一較高低,必須從系統(tǒng)、技術、設計、價格、服務等多維度競爭,需要新品更加快速問世。
iphone降價是個偽命題,真命題就是蘋果手機也感受到了高壓下的競爭對其帶來的影響。因此,用降價來獲取用戶是他們放下身段的唯一手段。
Iphone不是神,但其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神話,尤其是他對行業(yè)的影響、系統(tǒng)和設計等,成為很多對手的模仿對象,這是中國企業(yè)應該向蘋果學習的地方。
即使降價成常態(tài),也不必過于悲觀。中國手機品牌華為、小米、ov等在全球正在快速增長,而且也培養(yǎng)了很多忠實用戶。做好自己、用技術、品牌、品質和服務在手機競爭中贏得市場,依然會有很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