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快速發(fā)展,機器人能從事的工作越來越多,有許多傳言,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大軍即將搶走我們的工作,到底是怎么回事? AI到底能搶走我們多少工作?
AI、機器人,或是統(tǒng)稱的自動化,即將搶、偷我們的工作,怵目驚心的報導時有所聞。
2013年英國牛津大學的報告,說幾十年內美國有47%的工作會被自動化機制替代,OECD的研究報告說21個會員國有9%的工作可以自動化,而最驚人的研究報告,是McKinsey的全球4 - 8億工作機會在2030年被自動化替代。
在淘汰舊有工作之余,自動化當然也會創(chuàng)造新的工作。世界經濟論壇預估2020年有15個已開發(fā)國家會損失700萬工作,但可以創(chuàng)造200萬個工作。
Gartner也有同樣的看法,2020年雖然全球可能減少1,800萬個工作,反而會創(chuàng)造2,300個新工作。 Forrester預估美國今年會有1,300萬個工作因而淘汰,會創(chuàng)造300萬個工作,但以后的預估就沒這么樂觀,2021年損失900萬個工作,2025、2027兩年各損失2,400萬個工作,但創(chuàng)造的新工作僅及損失的一半強。
順著這個預估走勢,預估的年限越遠,自動化的負面效應越顯著。照未來學家Thomas Frey的說法,2022年全球就有1億人因自動化失業(yè),2030年就高達2億人。美國自動化影響引發(fā)的失業(yè)情況可能最大,成為大家預估的對象:2025年有3,400萬人(Science Alert預估),2033年有6,700萬人(牛津大學預估),2035年8,000萬人(英國銀行預估),至于英國,2035年有1,500萬人(英國銀行預估)。
但有趣的是,最近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與紐約Marist學院的民調,94%對自動化替代現(xiàn)有工作的態(tài)度表示樂觀,有信心的認為機器人或AI不能替代他們的工作,即使被認為是危險群的人,也不認為會失業(yè),這顯然與專業(yè)的預估有相當?shù)穆洳睢?/p>
怎么解釋這一現(xiàn)象?專家說無法解釋,只能說事情過于復雜,沒有人能準確的預估有多少工作會被AI取代,或是有多少新的工作借AI創(chuàng)造出來。
英國跨國專業(yè)公司PWC(Pricehwaterhousecoopers)最近發(fā)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分析AI如何在2018年融入我們的工作環(huán)境,內容比遠距離的預估更接近現(xiàn)狀。
報告說今年會有多少工作被AI替代不是重點,還沒那么快,分析了29個國家的結果,高危險群的工作被替代的僅有1%,而且還要到2020 年。因為AI替換人力不是買個機器人那么單純,而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職務、技術、心態(tài)都要改變,也就是要用新方法工作,所以企業(yè)或公司的員工不必擔心,先擔心的反而是老板。
有部分的單項工作或被AI取代,但多數(shù)可能是把AI視作工作伙伴,當同事一起來工作,這一思維漸漸形成。AI幫助產品設計就是一個例子,工程師設計零件的材料,產品的功能,有那些限制,然后輸入給AI,AI就會仿真出許多種產品的式樣,工程師可以選一種,或是調整設定再讓AI模擬。
PWC報告說,500名企業(yè)主管對「人頭馬」(Centaurs、希臘神話怪物)的人與機器合作表示正面態(tài)度,78%認為與AI合作可以平衡工作負荷,超過六成的人認為AI可以替代笨重工作,給員工新工作機會,有半數(shù)人同意AI能估算最效率的管理方法。所以2018年是改變工作方法、特別是改變對AI的思維的一年。
PWC列舉有潛力運用AI的工作領域,運用AI可以釋放出時間、提升工作質量、提升個人化意識。這些都屬實用的AI,從替代重復、呆板的工作做起,以醫(yī)療服務為例,AI可以從病人數(shù)據(jù)偵測到不尋常的變化,來協(xié)助診斷病情。自動駕駛的AI在普及用到私人車輛以前,可以用在路線固定的公交車,增加大眾運輸?shù)娜萘?,而半自動駕駛車輛越為普及,更會創(chuàng)造維修技術的新工作。
在財務上,AI可以把個人理財做的更精細,也可以透過大數(shù)據(jù)的連接偵測到弊端像是洗錢,AI也可以與顧客的交易自動化運作。在運輸上,自動駕駛的卡車貨運,車流管制,都可以借AI減少擁塞,提升道路安全。至于媒體的儲存、搜尋、制作,個人化促銷與廣告。零售業(yè)的倉儲與運送、個人或商品設計。在能源與制造業(yè),更有許許多多有淺利用運AI的工作。
上面例舉的工作,PWC預估今年會慢慢啟動,事實上有的已經悄悄的進行,企業(yè)管理機構像Salesforce、SAP、Workday,也都越來越在系統(tǒng)內增加AI的份量。如果說下棋、從臉上表情可以知道思維,都是高層的「天上」AI,那今天是要從底層開始,讓實用的「地下」AI 融入現(xiàn)有的工作環(huán)境。
AI到底能搶走我們多少工作?既然沒有人知道,就不必理會那些多少年以后的預估。如果認同PWC的看法 ,至少在兩年以內有99%的機會不被AI替代,何不利用這兩年多了解一些AI的始末,那兩年以后不被AI替換的機會就可能提升到100%。
后話:果真有一天AI搶了我們的工作、我們淪為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