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壓表與電流表有何不同?電流電壓表有哪些型號?
電壓的單位是伏特,用字母Ⅴ來表示,若是交流電壓表會在V下面添加一個~的標志;電流的單位是安培,用字母A來表示。對此在儀表的外觀或表盤上都有標注:
若是萬用表的電壓檔或電流檔也會分別標有Ⅴ或A的標志。有時字母前面帶有數(shù)字,比如450Ⅴ或30A等,則表示本檔位的最大量程。
現(xiàn)在還有一種測量電流的鉗形表,
可在不斷開電路的情況下來測量電流(但大部分鉗形表無直流電流功能)。
另外從內(nèi)阻上也很容易區(qū)別電壓表和電流表。因電壓表是并接在被測電壓兩點上的。為不對電源造成干擾,就要求不能有電流通過電壓表,否則電壓表就要消耗一部分電能,從而影響測量的真實性。所以理想電壓表的內(nèi)阻應為∞。
電流表和電壓表正相反,它的最佳狀態(tài)是讓被測電流全部流經(jīng)“體內(nèi)” ,只有這樣才能讓儀表準確感知電流的大小。這就要求把電流表串聯(lián)到被測電路中。因電流表是我們 “強加” 給電路的,為不對原電路的電流造成阻礙,所以要求電流表的內(nèi)阻越小越小。故理想電流表的內(nèi)阻為零。
根據(jù)以上原理就可用測內(nèi)阻的辦法來對這兩種表進行區(qū)分。一般情況下電壓表的內(nèi)阻不會低于2KΩ/v,電壓越高內(nèi)阻越高。而電流表的內(nèi)阻也與之相反,比如大于1mA量程的電流表內(nèi)阻最高為數(shù)百Ω,10A量程內(nèi)阻可低至0.0幾Ω,電流越大內(nèi)阻越低。
但有些量程超大或超小的電流表也會有所不同。比如MF10萬用表的9.3μA表頭內(nèi)阻高達3K多Ω,這是因為動圈匝數(shù)太少難以達到靈敏度要求,屬不得已而為之。
對于超過10A以上的電流表,大都采用表外分流的辦法。此種電流表實際上是一個小量程(如75mV)電壓表。比如200A的電流表實際上是配合200A / 75mⅤ分流器來使用的。當200A電流通過分流器時正好產(chǎn)生75mV的壓降,這時把75mV的電壓表 “換” 成200A表盤就可充當電流表了。不過這種電流表是絕對不能串在電路里使用的。
電就像任何其他物理特性一樣,可以被量化;盡管它有點困難。電的兩個主要特性是電壓和電流,為了測量這兩個特性,我們有電壓表和電流表。電壓表測量兩點之間的電壓,而電流表測量通過它的電流。
要使用電流表,需要將它串聯(lián)到我們想測量電流的部件上,這樣流經(jīng)該部件的相同電流也會流經(jīng)電流表。對于電壓表,只需要將其并聯(lián)到我們想要測量的兩點上,以黑色導線為基準。由于它們的連接方式,電流表需要有一個非常低的電阻,而電壓表需要有一個非常高的電阻。如果電流表的內(nèi)部電阻很高,它可以進一步限制流量,導致讀數(shù)降低。電壓表的情況正好相反;較低的電阻可以讓一些電流流過電壓表,從而降低電壓讀數(shù)。
使用電壓表,我們可以給電路通電,然后測量不同位置的電壓,而無需移除電源。電流表的一個問題是,我們需要暫時斷開電路,以便能夠插入電流表并獲得讀數(shù)。雖然這對業(yè)余愛好者來說可能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在不可能斷開元件的應用中,可以使用另一種類型的電流表;非接觸式電流表。
非接觸式電流表,或更多地被稱為鉗形表,不需要電流流過它來進行測量。它們依靠霍爾效應來讀取由流過電線的電流產(chǎn)生的電場。這個電場與產(chǎn)生電場的電流量成正比,而且無需斷開任何連接就可以建立關(guān)系。因為它不需要將電流表插入電路中,所以它還可以防止電涌,因為電涌會損壞電流表的電路。目前還沒有非接觸式電壓表。
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區(qū)別
電流表測量電流,而電壓表測量電壓
電流表是串聯(lián)的,而電壓表是并聯(lián)的
電流表需要近似于短路,而電壓表需要近似于開路。
非接觸式電流表是可用的,目前還沒有非接觸式電壓表。
電壓表是測量電壓的一種儀器,常用電壓表——伏特表的符號為“V”。傳統(tǒng)的指針式電壓表包括一個靈敏電流計,在靈敏電流計里面有一個永磁體,在電流計的兩個接線柱之間串聯(lián)一個由導線構(gòu)成的線圈,線圈放置在永磁體的磁場中,并通過傳動裝置與表的指針相連。大部分電壓表都分為兩個量程。電壓表有三個接線柱,一個負接線柱,兩個正接線柱,電壓表的正極與電路的正極連接,負極與電路的負極連接。
電流表是指用來測量交、直流電路中電流的儀表。在電路圖中,電流表的符號為“圈A”。
電流值以“安”或“A“為標準單位。電流表是根據(jù)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磁場力的作用而制成的。電流表內(nèi)部有一永磁體,在極間產(chǎn)生磁場,在磁場中有一個線圈,線圈兩端各有一個游絲彈簧,彈簧各連接電流表的一個接線柱,在彈簧與線圈間由一個轉(zhuǎn)軸連接,在轉(zhuǎn)軸相對于電流表的前端,有一個指針。當有電流通過時,電流沿彈簧、轉(zhuǎn)軸通過磁場,電流切磁感線,所以受磁場力的作用,使線圈發(fā)生偏轉(zhuǎn),帶動轉(zhuǎn)軸、指針偏轉(zhuǎn)。由于磁場力的大小隨電流增大而增大,所以就可以通過指針的偏轉(zhuǎn)程度來觀察電流的大小。這叫磁電式電流表,就是我們平時實驗室里用的那種。在初中時期,所用電流表量程一般為0~0.6A和0~3A。
電壓表與電流表的區(qū)別
電流表,又叫安培表。用來測電路中電流的大小。電流表有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兩個量程共用一個“+”或“-”接線柱,標著“0.6”、“3”的為正或負接線柱。電流表的刻度盤上標有符號A和表示電流值的刻度,電流表的“0”點通常在左端,被測電路中的電流為零時,指針指在0點。有電流時,指針偏轉(zhuǎn),指針穩(wěn)定后所指的刻度,就是被測電路中的電流值。當使用“+”或“-”和“0.6”時,量程是0-0.6A,每個大格0.2A,每個小格是0.02A;若使用“+”或“-”和“3”時,量程是0-3A,每個大格1A,每個小格是0.1A.
電流表要串聯(lián)在電路中使用。電流表本身內(nèi)阻非常小,所以絕對不允許不通過任何用電器而直接把電流表接在電源兩極,這樣,會使通過電流表的電流過大,燒毀電流表。
電壓表,又叫伏特表。用來測電路中電壓的大小,電壓表也有三個接線柱,一個負接線柱,兩個正接線柱。學生用電壓表一般正接線柱有3V,15V兩個,測量時根據(jù)電壓大小選擇量程為“15V”時,刻度盤上的每個大格表示5Ⅴ,每個小格表示0.5V(即最小分度值是0.5Ⅴ);量程為“3Ⅴ”時,刻度盤上的每個大格表示lV,每個小格表示0.lV(即最小分度值是0.lⅤ)。
電壓表要并聯(lián)在電路中使用,和哪個用電器并聯(lián),就測哪個用電器兩端電壓;和電流表不同的是,電壓表可以不通過任何用電器直接接在電源兩極上,這時,測量的是電源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