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我們迎來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不僅對個人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企業(yè)日常經營的影響更是深遠。當前,企業(yè)的成長規(guī)模以及發(fā)展規(guī)劃,都可以依靠大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進而為企業(yè)經營提供更為科學的策略支撐。
大數據分析是指對體量巨大的數據進行分析。大數據可概括為5V,數據量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類型多(Variety),價值(Value),真實性(Veracity)。
數據體量巨大?,F如今,一般的首頁導航每天需要提供的數據超過1.5PB(1PB=1024TB),這些數據如果全部打印出來,相當于5千億張A4紙。據可靠數據顯示,目前人類生產的所有印刷材料數據量僅為200PB。
數據類型多樣?,F在的數據類型除了傳統(tǒng)的文本形式,更含有圖片、視頻、音頻、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種數據,個性化數據成為多數。
處理速度快。依托各種工具對數據進行處理,諸如國內智能BI 數據分析平臺Smartbi等,從各種類型的數據中快速提取高價值信息。
大數據分析師具體是如何工作的呢?
陳俊偉每天的工作是從處理各種數據表格開始的?!皶r下頭部達人之間流行哪些元素?頭部帶貨達人選擇的產品有哪些?采用什么樣的形式和內容才能成為爆款?同行業(yè)競品的數據分析……”陳俊偉在公司更偏重于數據管理分析,他的工作如同公司在達人帶貨、品牌孵化等產品線上的“數據大腦”。這個“大腦”不簡單,相當于產品線上的中樞。這些數據需要陳俊偉每天搜集并實時更新。
以他手上正在研究的零食銷售市場的大數據為例,先了解目前爆款的零食產品有幾款、頭部達人有哪些正在帶貨。接下來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這些產品如果匹配給公司達人,要怎樣達到滿意的銷售量?要匹配什么樣的資源?“這些數據有的不是現成就能搜集到,需要用專業(yè)數據軟件經過自己分析得出。隨著項目的推進,有些數據需要不斷調整?!标惪フf。
復盤前一天直播中出現的大數據,是肖育民當天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直播期間,我會重點監(jiān)測運營數據,對后臺產生的大數據進行監(jiān)測分析,例如某個時段哪個產品賣得好,是否有可能產生爆單;哪些產品網友停留時間較短,造成了流量流失……這些情況,我們在直播過程中要不停提示主播和場控,讓他們及時調整。”肖育民說,數據分析師猶如整場直播的“大腦”,要實時把控及時輸出。直播結束后,對直播數據的梳理和復盤也是重點?!艾F在直播網絡購物,最為重要的是人、貨、場,網友進入停留多長時間點擊購買商品,點擊購買率低時如何進行引流等。這些數據都是多維角度,掌握這些數據背后的底層邏輯就是讓直播效率更高?!?
肖育民對記者說,直播過程中會形成“倒金字塔”結構,首先是通過直播間展示、主播形象語言等讓網友停留觀看,再進行互動交流,產生對商品的購買欲望,再下單。搜集、推演大數據就是讓這個結構過程更加穩(wěn)固。肖育民的數據分析更接近運營角度的考量,即運營前準備、運營中把握、運營后反饋修正,需要從這些運營數據中總結規(guī)律,并對項目的進程進行提示及掌控。
大數據是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必然產物。信息化經歷了兩次高速發(fā)展浪潮,第一次是始于20世紀80年代,隨個人計算機大規(guī)模普及應用所帶來的以單機應用為主要特征的數字化(信息化1.0)。第二次是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互聯(lián)網大規(guī)模商用進程所推動的以聯(lián)網應用為主要特征的網絡化(信息化2.0)。當前,我們正進入以數據的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階段(信息化3.0)。在“人機物”三元融合的大背景下,以“萬物均需互聯(lián)、一切皆可編程”為目標,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呈融合發(fā)展新態(tài)勢。信息化新階段開啟的另一個重要表征是信息技術開始從助力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輔助工具向引領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核心引擎轉變,進而催生一種新的經濟范式——“數字經濟”。經過幾十年積累和儲備,數據資源大規(guī)模聚集,奠定了數字經濟發(fā)展的堅實基礎。
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我國已經正式實施《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為數字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底線保障。為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培育,還需進一步研究推進數據確權、交易流通、跨境流動等相關制度法規(guī)制修訂工作,厘清政府、行業(yè)、組織等多方在數據要素市場中的權責邊界。同時加強理論研究和技術研發(fā),為數據確權、互操作、共享流通、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提供有效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