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標準,也被稱為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主要促進的就是物聯(lián)網的發(fā)展 。截至2019年11月,6G仍在開發(fā)階段。6G的傳輸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網絡延遲也可能從毫秒降到微秒級。2019年11月3日,科技部會同發(fā)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組織召開6G技術研發(fā)工作啟動會。 2021年11月16日,工信部發(fā)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將開展6G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發(fā)列為移動通信核心技術演進和產業(yè)推進工程。
全球矚目的5G技術,中國專利世界第一。眾所周知,在全球范圍的技術競爭中,我們擁有的5G技術專利數量居世界首位。但是,暫時的優(yōu)勢并不代表永遠的優(yōu)勢。5G技術還在不斷發(fā)展,6G的研究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了,6G科技布局,勢在必行。因此,中美日三個國家圍繞新一代6G標準展開了一場激烈地爭奪。
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國6 G技術的專利申請量在世界上排在首位,占40.3%,其次是美、日,美國專利數達35.2%,日本不足10%,兩者的專利數量加在一起才堪堪與中國相提并論。取得如此優(yōu)異的成績,是因為我們國家早就在籌備6G事宜了。
比如華為,早在2017年的時候就開始進行6G科技的研究了。根據華為的官方消息,他們預計將在2030年的時候將6G投向市場。華為顯然是為了防患于未然,爭取專利非常重要,不然等到6G真正有了用武之地,我們就會因為沒有專利而被別人控制。
畢竟,6G速度不是5G可以比擬的,據說快了不止十倍,而且應用也非常廣泛,主要應用領域包括無人駕駛、高清虛擬現實,如果實現商用,專利申請數量多的國家,話語權肯定會更大。當然,專利申請數量的優(yōu)勢,并不代表我們國家將來就可以在6 G技術領域取得領先地位,但是,由于專利申請數量的增加,必定可以在規(guī)則制定方面占據上風。美國因為5G專利數量一直落后中國,于是這兩年一直想通過禁售高端芯片和設備減緩中國移動通信產品的發(fā)展,但顯然他們沒有得逞。而國際上的聲音也頻頻指出,想把中國從6G標準的討論中剔除出去是不太可能的。
華為董事長梁華曾表示,華為在2019年將加大科研投入,預計支出超過1200億人民幣。
報道稱,華為在渥太華的6G技術研發(fā)還處于早期階段。目前,華為正在與加拿大大學的研究人員討論開發(fā)下一代無線系統(tǒng)的問題。華為的暫定6G計劃表明,在2030年之前將不會有真正的6G技術。今年6月,諾基亞,愛立信和SK電訊宣布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致力于6G開發(fā)的備忘錄。
那么什么是6G呢?未來為我們有哪些影響呢?筆者在這里科普一下。
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標準,一個概念性無線網絡移動通信技術,也被稱為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主要促進物聯(lián)網的發(fā)展。
6G網絡將是一個地面無線與衛(wèi)星通信集成的全連接世界。通過將衛(wèi)星通信整合到6G移動通信,實現全球無縫覆蓋,網絡信號能夠抵達任何一個偏遠的鄉(xiāng)村,讓深處山區(qū)的病人能接受遠程醫(yī)療,讓孩子們能接受遠程教育。此外,在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電信衛(wèi)星系統(tǒng)、地球圖像衛(wèi)星系統(tǒng)和6G地面網絡的聯(lián)動支持下,地空全覆蓋網絡還能幫助人類預測天氣、快速應對自然災害等。這就是6G未來。6G通信技術不再是簡單的網絡容量和傳輸速率的突破,它更是為了縮小數字鴻溝,實現萬物互聯(lián)這個“終極目標”,這便是6G的意義。
去年9月在北美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美國聯(lián)邦通信協(xié)會專員Jessica Rosenworcel女士表示:“6G將使用太赫茲(THz)頻段,且6G網絡的“致密化”程度也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屆時,我們的周圍將充滿小基站。
這就涉及到了基站的覆蓋范圍問題,也就是基站信號的傳輸距離問題。一般來說,影響基站覆蓋范圍的因素比較多,比如信號的頻率、基站的發(fā)射功率、基站的高度等。就信號的頻率而言,頻率越高則波長越短,所以信號的繞射能力(也稱衍射,在電磁波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這個障礙物的尺寸與電磁波的波長接近時,電磁波可以從該物體的邊緣繞射過去。繞射可以幫助進行陰影區(qū)域的覆蓋)就越差,損耗也就越大。并且這種損耗會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加而增加,基站所能覆蓋到的范圍會隨之降低。6G信號的頻率已經在太赫茲級別,而這個頻率已經進入分子轉動能級的光譜了,很容易被空氣中的被水分子吸收掉,所以在空間中傳播的距離不像5G信號那么遠,6G需要更多的基站“接力”。
5G已經展開了全面商用,隨著5G在垂直行業(yè)的不斷滲透,人們對于6G的設想也逐步提上日程。面向2030+, 6G將在5G基礎上全面支持整個世界的數字化,并結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fā)展,實現智慧的泛在可取、全面賦能萬事萬物,推動社會走向虛擬與現實結合的“數字孿生”世界,實現“數字孿生,智慧泛在”的美好愿景。圍繞這一總體愿景,6G網絡將在智享生活、智賦生產、智煥社會三個方面催生全新的應用場景,比如孿生數字人、全息交互、超能交通、通感互聯(lián)、智能交互等。這些場景將需要太比特級的峰值速率、亞毫秒級的時延體驗、超過1000km/h的移動速度以及安全內生、智慧內生、數字孿生等新的網絡能力。為了滿足新場景和新業(yè)務的更高要求,6G空口技術和架構需要相應的變革。
隨著5G的不斷普及,通信面向未來的需求會更加明確。相關的新業(yè)務、新應 用、新服務、新材料的領域都在飛速發(fā)展,云計算、大數據、區(qū)塊鏈、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通信技術也在不斷融合,這些迫切需要結合最新變化和發(fā)展趨勢不停地推動6G的設計和研究。雖然現階段對6G的設想似乎有些天馬行空,但技術的發(fā)展速度往往超過人們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