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有限公司于2021年9月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雷軍,注冊地位于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科創(chuàng)十街15號院5號樓8層816室,注冊資金100億。 2021年3月30日,雷軍宣布,小米集團將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yè)務 [3] 。9月1日,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9] 。2021年11月27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管委會與小米正式簽訂合作協(xié)議,正式宣布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qū)。
原來小米在今年4月份,出了自研的ISP芯片澎湃C1,這讓市場非常振奮的,畢竟那時的手機市場缺芯狀況,“不是缺,是非常非常缺”。
還有人指望自研芯片能實現徹底替代,但是澎湃C1的應用非常窄,在自己的產品里,僅有小米MIX Fold折疊手機上使用了,不過,這款手機并沒有成為小米的爆款,反而很快就降價了。
而小米的旗艦機型,根本就沒用過這個芯片。
雷軍自己在近半年內,基本上沒提過這款芯片,現在,又被高通diss了。
即便如此,小米對高通也無可奈何,因為最重要的芯片依賴高通,那么在其他方面,也就不得不讓步,受制于人,就得聽話,這事兒放之四海而皆準。
與前幾年的高歌猛進不同,今年的小米顯得頗不順心。
現在,“All in”造車又成了小米的新原點。
3月份的時候,小米提出了造車計劃,大概是雷軍的最后一次創(chuàng)業(yè),首期100億、10年100億美元的投入不可謂不大,今年9月份,小米汽車也終于注冊,落戶在亦莊的小米產業(yè)園。
雖然雷軍當年曾留下名言,說,“互聯(lián)網造車幾乎等于騙子”。
9月1日,小米汽車完成工商注冊,雷軍注資100億元,親自擔任法人代表。隨后,他就陸續(xù)退出旗下關聯(lián)公司的職務。10月15日,雷軍不再擔任上海小米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董事;10月21日,雷軍不再擔任成都倍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12月7日,雷軍不再擔任小米科技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
對于市場關注的“雷軍退出多家關聯(lián)公司”,小米方面回應稱,該行為是正常變更。今年以來,雷軍的精力主要放在造車相關事務上,高管們已經可以分擔相關的一些工作和職責,這是一個姿態(tài),更是一個行動。
近來,關于小米的新聞可不止這一則。有媒體報道稱,小米生態(tài)鏈公司智米科技已經切入造車賽道。該公司一個重大人事變動是前通用泛亞電動汽車項目負責人加盟,負責智米的正常業(yè)務。此外,不少北汽的電子電器架構人員也加入智米。
自從宣布造車以來,小米就格外引人注目。與此同時,關于小米造車的消息不斷,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鍵。
2月15日,小米集團股價一度跌至17.68港元,較年初的高點位置35.9港元跌幅過半,已經接近17港元的發(fā)行價。
可以說,在港交所上市的三年時間中,小米的股價經歷了“暴跌再暴跌”的一波循環(huán),只是,此前還對股價頗為在意的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對于目前慘淡的股價表現,似乎頗為平靜。
相比于小米的股價,外界近期更為關注的是雷軍接連退出多家小米關聯(lián)公司的職務,包括廣東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小米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對此,小米回應稱是正常變更,用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的說法:雷軍今年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車事務上面。
不過,從港交所公開披露的信息來看,小米近期依然是在回購自家股票,比如在12月15日耗資5,423.38萬港元回購301萬股,12月14日耗資約4,917.08萬港元回購265萬股,僅兩個交易日回購金額就超過了1億港元。
日前,據36氪報道,小米控股的生態(tài)鏈公司智米科技下場造車,前通用泛亞的電動汽車項目負責人馬永東加盟,負責智米的整車業(yè)務。與此同時,36氪援引消息人士表示,“智米科技的造車業(yè)務目前與小米汽車保持獨立,未看到小米行政體系對智米科技的明顯支持。”
一時間,小米“雙線造車”的消息迅速得到外界的關注。對于此項傳聞,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公開表示,小米沒有雙線造車規(guī)劃,并解釋道:智米公司是一家生態(tài)鏈企業(yè),出于興趣研究電動車,因而組建了一個小團隊,目前在做非常早期的工作。
小米正在多方同步推進造車進程。除了內部獨立出小米汽車專注造車外,在外部小米也投資大量新能源汽車上下游有關的公司。
事實上,這個被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看作是“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業(yè)務,從一開始便被雷軍及小米予以眾望?!斑@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我決定親自帶隊,我愿意壓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zhàn)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苯衲耆路?,雷軍如是說道。
半年后,小米汽車實體公司正式成立,總部設在北京,工廠也定在亦莊。十月份,雷軍在小米集團2021年投資者大會上表示,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的進展遠超預期,預計小米汽車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雷軍不再兼任關聯(lián)公司相關職務,無疑是為了更快地造車。那么,自9月1日完成工商注冊后,小米造車到底進展如何呢?
此前,雷軍在投資者會上曾經透露,“目前小米造車的各項進展,比我的預期要快?!边@意味著,面對造車賽道的激烈競爭,小米造車已經提速。對雷軍來說,能不管的事情放手,無疑可以省出更多時間專注于造車。
這一點,小米集團方面也表示,雷軍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車相關事務上,高管們已經可以分擔相關的工作和職責。
其實,自9月以來,小米造車的進展確實越來越快。9月1日,小米汽車正式完成工商注冊。當時,小米搭建起近300人的造車團隊。隨后發(fā)布的三季報顯示,小米造車團隊人數 已超500人。
由此可見,雷軍和小米管理層還是很在乎,否則也不會連續(xù)進行股票回購。只是,從資金流向來看,來自內地的北向資金是近期小米股價的砸盤主力,小米能否守住17港元的發(fā)行價,依然還充滿了不確定性。
事實上,就在一年之前,小米的股價還是氣勢如虹,從2019年底的9港元一路飆升到2021年初的35.9港元,最大漲幅高達300%,這也讓小米內部士氣極為高漲,雷軍更是定出三年內成為全球手機市場第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