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的結構可謂是簡單高效,每一個bit只需要一個晶體管另加一個電容。但是電容不可避免的存在漏電現象,如果電荷不足會導致數據出錯,因此電容必須被周期性的刷新,這也是DRAM的一大特點。而且電容的充放電需要一個過程,刷新頻率不可能無限提升,這就導致DRAM的頻率很容易達到上限,即便有先進工藝的支持也收效甚微。Koilpass發(fā)布VLT技術,采用無電容結構,顛覆傳統一個晶體管+一個電容器的DRAM存儲單元結構。
無電容結構改變傳統DRAM結構
DRAM基本原理是利用電容內存儲電荷的多寡來代表0和1,使用二進制來表示內存的最小單位。DRAM 利用MOS管的柵電容上的電荷來存儲信息,一個DRAM的存儲單元存儲的是0還是1取決于電容是否有電荷,有電荷代表1,無電荷代表0。但時間一長,由于柵極漏電,代表1的電容會放電,代表0的電容會吸收電荷,這樣會造成數據丟失,因此需要一個額外設電路進行內存刷新操作。刷新操作定期對電容進行檢查,若電量大于滿電量的1/2,則認為其代表1,并把電容充滿電;若電量小于 1/2,則認為其代表0,并把電容放電,藉此來保持數據的連續(xù)性。
Kilopass的VLT采用無電容結構,通過垂直方式實現晶閘管架構,從而使存儲單元更加緊湊。緊湊的結構加上所需的物理器件,構造出制造工藝簡單的交叉點內存,這將帶來一項與DDR標準兼容,并且比當前頂尖的20納米DRAM制造成本低45%的新技術。

(Kilopass Technology首席執(zhí)行官 Charlie Cheng)
Kilopass Technology首席執(zhí)行官Charlie Cheng在本次活動中介紹道:“自2010年以來DRAM技術已放緩了前進的腳步,DRAM技術受制于電容結構的影響將停滯于10nm以上的工藝,無法進步一縮小尺寸,但是20nm工藝上的電容器還存在著電容量太小的問題,VLT技術打破了傳統的DRAM電容式結構,適合在現有的溝槽工藝中使用,無需任何電容。”
也正是VLT技術的無電容結構使得其不需要進行內存刷新操作,不受電容結構的漏電、高功率的影響,并在120度高溫下熱可改善功耗。VLT技術存儲技術無需任何新材料,可以做到與邏輯CMOS工藝100%兼容。“0”“1”之間的信號區(qū)別高達108倍。該技術現已通過30多種測試程序,并在20nm—31nm工藝上通過驗證,214種不同的VLT參數變化,可提高產品良率,降低成本。
助力云計算、服務器DRAM市場發(fā)展
未來隨著PC、手機等方面的市場需求向云計算/服務器等市場轉移,這種趨勢推動了云計算/服務器DRAM市場的發(fā)展。有報告預計,從2014年到2019年間的DRAM市場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9%,該數據表明DRAM市場的增長速度將快于整個芯片市場增長。然而當前的DRAM技術用于該市場領域面臨著功耗太高的問題。
晶閘管在電學上等效于一對交叉耦合的雙極型晶體管。若采用較小的晶體管來降低功耗,則會使得漏電流增大,且較小的電容器結構擁有更少的電容量,這將導致兩次刷新之間的間隔時間必須縮短。由于刷新周期頻率的加快,16Gb DDR DRAM中高達20%的原始帶寬將丟失,這給多核/多線程服務器中的CPU帶來負擔,使CPU必須擠壓每一點兒性能來保持系統競爭力。
由于VLT技術中不包含電容,使得這種結構非常適合存儲器。與當前基于電容的DRAM相比,VLT不需要復雜且高功耗的刷新周期,基于VLT的DDR4 DRAM將待機功耗降低了10倍,可降低到50fA/bit以下,且仍將性能提高15%,適合發(fā)展計算/服務器DRAM技術。最為關鍵的是,VLT避開了傳統DRAM制造中最大的挑戰(zhàn),即溝電容的制造,從而規(guī)避了相關的專利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