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數據造假,流量明星應該主動站出來反對
從2019年年初開始,多家央媒聚焦流量明星數據造假問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共青團中央的官微都對當紅藝人的微博轉發(fā)、評論和點贊數據提出了質疑。日前,央視更是在新聞報道中對易烊千璽、朱一龍和蔡徐坤等當紅小生直接點名,有關流量明星流量數據明顯造假的話題,再度為公眾熱議。
針對央媒的曝光,新浪微博于2月24日發(fā)布公告,強調明星賬號數據異常偏高的背后,是流量“競賽”已經蛻變?yōu)榛ヂ?lián)網黑產對整個產品和社會的侵蝕,并點出有人依靠“外掛”軟件刷數據。公告稱,新浪微博作為平臺不僅收獲不到正常的用戶和流量,反而要承擔由此帶來的風險,因此完全不愿意見到這種“競賽”繼續(xù)下去。
新浪微博的公告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的確,如果讓數據造假長期泛濫橫行,對于微博這個平臺本身的價值和競爭力肯定是不利的。不過,在實際操作層面,新浪微博方面對流量造假的默許與流量小生(及背后經紀公司)的態(tài)度并無二致。《北京日報》曾經報道過,微博話題榜和微博熱搜都是可以直接花錢購買的,話題榜幾千元不等,熱搜前十則需要數十萬元。
因此,對流量的一味追捧,乃至縱容數據造假,這是符合粉絲、流量明星和新浪微博三方利益的。假如沒有這樣一條利益鏈的存在,也就不可能催生出規(guī)模龐大、分工細致的流量數據造假產業(yè)。事實上,在2018年1月,新浪微博的熱搜就曾被關停過1周。彼時,北京市網信辦曾專門約談新浪微博,主要的議題就是“刷榜”。
所以,如果不是央媒接二連三的曝光,以及監(jiān)管部門的介入,新浪微博管理層即便意識到流量數據造假不利于平臺長期發(fā)展,但無奈短期利益誘惑巨大,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壯士斷臂”。而從公告來看,新浪微博對數據造假的責任也撇得一干二凈,認為主要原因是“外掛”軟件的存在。歸咎于技術問題,把責任完全推給粉絲和經紀公司,顯然有失公允。
對于近幾年突然崛起的流量明星來說,他們是“流量至上”時代的最大受益者。不少流量明星才藝平庸,唱功不行、跳舞一般,很容易滑向門檻較低的電影電視劇演員行列。不過,電影電視劇領域雖然進入門檻低,但道行要求卻一點也不低,一些流量明星因為演技太差,一旦碰上看重內容質量的觀眾,流量的作用往往也十分有限。再加上許多流量明星所謂的“超高流量”本身就有大量水分,所以流量明星的未來出路恐怕也夠他們焦慮的。
之所以會突然出現一個“唯流量”的時代,與互聯(lián)網網民快速涌現、人人都有麥克風頗有關系。過去,明星的制造和登頂依靠的是“精英助推”,而在今天,許多流量小生都是靠“粉絲養(yǎng)成”。大量演藝能力低下、層次不一的明星涌現,是互聯(lián)網大規(guī)模普及初期的一種短期現象。未來,隨著粉絲的判斷力和要求逐漸提升,習慣了數據造假的平臺和藝人存在價值堪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流量明星應該主動站出來反對數據造假,合理引導粉絲的支持,因為這恰恰是倒逼自己提升演藝能力,實現轉型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