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主流手機制造商也涉足可折疊手機技術,并以此為賣點,未來蘋果也會進入該領域中,因為當前蘋果已經在內部關注到這項技術,并為此申請了諸多相關專利,相信以蘋果雄厚的實力,沒有人會懷疑蘋果做不做得出可折疊手機。當然了,蘋果并不急于求成,而是當自家產品準備好,足夠完善的時候才選擇發(fā)布,而不是簡單地選擇三星或 LG 或者其他面板廠商的 IP 方案。
很多人會問,可折疊手機到底是為什么要花這么長時間才做出來?其實柔性可折疊的顯示面板已經存在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任何新技術從實驗室里走出來,然后到消費可以在大街小巷的商店里買到這種設備的過程,必然面臨著許多未知的技術挑戰(zhàn)。
簡單的說,如何能夠讓 OLED 顯示屏有效的折疊和量產是極其困難的事情,還不包括其他需要折疊的元件。早期 OLED 面板的脆弱性眾所皆知,在顯示面板生產工廠里或許很容易造出超高分辨率而且色彩鮮艷的面板,但這種面板可能存在壞點或其他缺陷,這就意味著良率和產能極低。
2012 年的時候,每生產 1 塊完美的 4K UHD OLED 電視面板,同時就有多達 9 塊存在缺陷,這就迫使 OLED 電視廠商付出十分高成本來完成一款產品,所以當初 OLED 電視機為何那么貴的原因就是為了彌補成本。由于最初 OLED 良率不高,三星當時依然決定放棄 OLED 電視面板,轉而專注于量子點技術,因此這也讓 LG Display 成為當今大尺寸 OLED 面板的領導者,索尼生產的 Bravia??OLED 電視所用的面板也是來自 LG Display。
隨著時間的推移,OLED 顯示面板的生產技術和流程得到了改善,如今即便是索尼的 OLED 電視也不那么貴了。至于小尺寸的 OLED 面板,例如 iPhone X 那塊 OLED 屏幕,在該機子發(fā)布時良率已經可以達到 90% 以上,這是巨大的進步。不過,三星沒有放棄 OLED 技術,而是精研小尺寸 OLED 面板。經過多年研發(fā),如今也掌握了業(yè)界一流的高分辨率、廣色域、可彎曲、柔性、可折疊的顯示面板技術。
說了那么多,我們到底能夠從可折疊設備中期待些什么呢?實話說,對于未來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而且可以明確的一件事情便是,未來幾年時間里,無論是三星、LG 還是華為,仍然不會將可折疊手機當做主流旗艦進行銷售,而是當做實驗性的小眾產品,以新的產品線進行試點,至少在最初的階段一定會是這樣。
就已知的趨勢而言,可折疊手機肯定不僅僅只是未來概念的噱頭而已,而且還打破了屏幕大小只能與設備本身一樣的界限,相當于在全面屏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一個新的維度,為工作、交流和多任務處理開辟了新的途徑。不過,實際應用會如何還要經歷幾代機型的不斷進化才能確定,因為尋求新的應用方案以及解決新技術所碰到的問題需要時間。
其實對于可折疊設備可能碰到的問題,相信不用解釋大多數(shù)機友也能提出多個。例如,可折疊設備的續(xù)航如何?會不會兩塊屏幕耗電量雙倍增長?如果塞進更多電池,這樣的機子會不會十分厚重,不如今天的手機輕便?還有價格上會不會非常高昂,畢竟傳聞三星可折疊手機 Galaxy F 報價要 RMB 1.2-1.5萬元。另外,可折疊設備的實際用例呢?只是放大像平板一樣嗎?這類問題數(shù)不勝數(shù)。
因此,我們回到開頭點名的 IHS Markit 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上來,該機構認為 2020 年到 2021 年可折疊設備會大幅增長,出貨量會從幾百萬到 1700 多萬部,到 2025 年會達到 5000 萬。實話說這個預估數(shù)字并不夸張,而且反過來還說明了可折疊設備 7 年之后仍很難成為主流,因為世界前五大手機廠商手機出貨量每年都超過 1 億部,前三大廠商三星、蘋果和華為更是以 2 億為目標。
最后,你認為可折疊手機問世之后可能會存在哪些問題,價格?續(xù)航?便攜性?耐用性?實用性?同時,在你看來可折疊手機走向成熟還需要多久?你會在未來幾年時間里成為可折疊手機的用戶之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