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了輕軌車應急通風電源前級DC/DC變換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針對變壓器次級出現的整流橋寄生振蕩問題,分析了振蕩產生的原因。為了抑制該振蕩,詳細分析并對比了3種RCD吸收電路的工作過程及優(yōu)缺點,并介紹了不同工況下吸收電路結構及參數的選取方法。最后,給出了主電路及吸收電路參數的設計公式,并搭建樣機,對設計方案和吸收電路的效果進行了驗證。
關鍵詞:變換器;電源;輕軌;寄生振蕩
1 引言
當輕軌車出現供電故障時,為保證車內正常通風與乘客安全,前級DC/DC變換器中,主電路要將電壓從24 V升至600 V,升壓倍數很大。文獻對幾種高增益DC/DC變換器作了簡單介紹。由于應急通風電源的運行時間取決于蓄電池,設計標準為45 min,因此在短時間運行情況下,若能保證脈沖的對稱性,可以不考慮全橋變換器的變壓器偏磁問題。
結合應急通風電源的具體工況,采用全橋變換器作為主電路。由于全橋變換器存在整流橋寄生振蕩,隨著變壓器匝比的提高,全橋變換器次級由漏感和輸出二極管結電容引起的振蕩愈加嚴重,因此必須采用吸收電路對振蕩進行抑制。這里介紹了輕軌應急通風電源前級DC/DC變換器的結構和參數,并結合實際工況,對3種RCD吸收電路進行比較和分析,給出了具體的參數設計。
2 系統(tǒng)介紹和吸收電路的選擇
2.1 系統(tǒng)主電路結構和原理
圖1為系統(tǒng)主電路結構。
其工作原理為:24V直流電通過方波逆變?yōu)榻涣?,經過一個高變比的變壓器升壓后通過二極管整流橋進行不控整流,整流后通過LC濾波變?yōu)樗璧?00 V直流電。通過控制開關管的占空比可控制輸出電壓的大小。由于實際應用要求變壓器體積很小,所以開關頻率設為50 kHz。C1和C2分別為電源側和輸出側的支撐電容。
對于全橋變換器拓撲,其次級整流二極管兩端電壓會有較大振蕩,主要是由高頻變壓器的漏感和整流二極管的結電容(或者是繞組分布電容)之間的寄生振蕩引起的。該設計中由于升壓倍數很高,初級開關過程帶來的振蕩通過變壓器傳遞到次級,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實驗表明,振蕩峰值接近1.2 kV,因此需在初、次級均添加吸收電路,抑制整流二極管兩端的尖峰。
2.2 幾種RCD拓撲比較
圖2a.b為2種RCD吸收拓撲。拓撲I為傳統(tǒng)的RCD吸收電路,其工作波形如圖2c所示。
[!--empirenews.page--]
對于拓撲I,在充電前穩(wěn)態(tài)時,Cs上的電壓uCs與輸出電壓Udc相同。到達t0時刻時,變壓器次級電壓變?yōu)閁in/n,整流橋開始正向導通,另一組二極管關斷,次級繞組漏感開始和整流橋二極管的結電容振蕩。整流橋輸出電壓u0上升并在t1時達到Udc,然后VDs導通,Cs加入諧振。uCs和ur0上升到箝位電壓Uc,然后在t2諧振結束時降到Uin/n。當VDs在t3時刻關斷時,uCs通過Rs和Lf放電,直到uCs和Udc在t4時達到平衡。在這段關斷時間里,ur0=0。
在該緩沖電路模型中,整流橋的最大電壓應力被控制在小于2倍2Uin/n的Uc。從工作過程來看,由于Rs上的壓降幾乎為零,因此在[t1,t3]內iRs=0。只有在[t3,t4]時刻有唯一的電流,此時Rs和Lf上的損耗Edis可以被線性計算為:
該緩沖電路的缺點是:當Cs上額外的電壓放電時要通過濾波電感,這樣會使放電過程緩慢,導致Uc相對較高。
拓撲Ⅱ中,Rs和Lf并聯。其工作過程與拓撲I相似,但是當VDs在t3時刻關斷時,放電電流只經過Rs而不經過Lr,這樣加快了放電速度。
在該電路模式中,部分諧振能量通過Rs傳送給終端輸出。由圖2c可見,當uCs高于Udc時,Rs上有一個用于維持Cs充放電平衡的小電流iRs’,其大小取決于Rs的值,且該電流不足以在開通時間內將Cs上的電壓釋放到與Udc相平衡。所以,uCs在t3時刻整流橋關斷前幅值能穩(wěn)定在Uin/n。
該放電回路是個一階模型,計算較為簡單。由于只要uCs高于Udc,Rs上就會消耗能量,所以與拓撲I相比,該電路損耗Edis要大,可近似計算為:
圖3a為另一常用RCD吸收電路,其吸收電阻和電容是并聯的。圖3b為其工作波形。當整流橋關斷時,uCs完全通過Rs放電,只要時間充足,電容上的所有能量將通過Rs消耗掉,并且uCs在t4時刻為零。該放電過程更快,但損耗的能量與之前的電路相比也大大增加。[!--empirenews.page--]
Edin的計算式為:
Edis的計算式為:
通過對比可見,拓撲Ⅲ箝位吸收效果最好,拓撲Ⅱ箝位吸收效果比拓撲I稍好。
2.3 吸收電路結構和參數選擇
RCD吸收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整流二極管反向恢復過程中,變壓器漏感和電路寄生電感與二極管結電容諧振,使二極管承受反向尖峰電壓;當電壓尖峰高于RCD電路中uCs,由于電荷守恒,Cs與二極管結電容按容量比例分配電荷;Cs往往遠大于結電容,因此相當于把峰值電壓箝位至:
式中:Ucm為Cs半周起始電壓;Qrr為反向恢復電荷。
對于RCD吸收電路,當RsCs乘積較大時,Cs的放電速度慢,在半個周期內無法下降到Uin,因而Uc高,但由于其Rs較大,損耗會相對較小,稱為弱吸收,反之則稱為強吸收。
RCD吸收電路穩(wěn)定工作時,其電壓和能量是平衡的,即Cs箝位上升的電壓必須在半個周期內通過Rs釋放掉,而且電壓尖峰的能量必須被Rs
吸收。若Rs增大則放電變慢,根據平衡條件,Us會被抬高,而Rs上的損耗會減小。
該設計由于開關頻率很高,為50 kHz,要求Cs放電時間很短,否則極易進入弱吸收狀態(tài),抬高Uc。因此需結合開關管的工作情況確定吸收電路的工作狀態(tài),并結合發(fā)熱情況綜合考慮Rs,Cs的取值。
在初級MOSFET兩端添加RCD吸收電路,因輸入電壓僅為24 V,產生峰值較小,在Rs上產生的損耗相對很小。因此選擇拓撲Ⅲ,并選取阻值較小的Rs和容值較小的Cs,使RCD吸收電路工作在強吸收狀態(tài),從而最大程度限制電壓尖峰。根據實驗結果,兼顧吸收效果和溫升,選Rs為300Ω/8 W的功率電阻,Cs為1 000 pF/100 V的CBB電容。
在次級整流橋后添加吸收電路,整流二極管兩端電壓尖峰很大,同時由于輸出電壓很高,若采用拓撲Ⅲ,將產生巨大的損耗,因此將其排除。
對于拓撲I,Ⅱ,若Rs取值很小,損耗也會非常嚴重,因此Rs必須取較大的阻值,使系統(tǒng)工作在弱吸收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下RsCs越小,Uc越小,因此選擇Cs容值時應盡可能小,但必須保證Cs的容量足以吸收尖峰電壓。通過實驗,綜合考慮吸收效果和發(fā)熱情況,Rs選取10 kΩ/50 W的鋁殼電阻,Cs選擇4700 pF/1 kV的高頻吸收電容。為彌補吸收效果的不足,在RCD吸收旁并聯RC吸收電路,R選擇10kΩ/50W的鋁殼電阻,C選擇4700pF的高頻吸收電容。
在選定參數情況下,次級RCD吸收電路采用拓撲I,Ⅱ,Ⅲ的Rs10 min溫升分別為15℃,18℃,55 ℃;Uc分別為960 V,938 V,930 V??紤]吸收效果和電阻的發(fā)熱情況,選擇拓撲Ⅱ吸收電路。
3 實驗驗證
圖4為優(yōu)化后的主電路。DC/DC變換器的輸出功率為1 kW,輸出電壓為500~650 V,根據P=UI,可得Io為1.54~2 A。輸入電壓為24 V,波動范圍為18~30V,可得初級電流有效值為33.3~55.6A??梢姵跫壒ぷ髟诘蛪捍箅娏鳡顟B(tài),次級工作在高壓低電流狀態(tài),器件的選型就是基于該計算結果。
選擇150 A/100 V的MOSFET作為開關管,二極管選用FFPFF10F150S,其主要參數10 A/1.5 kV,變壓器匝比為3:100,Lf=6 mH,G選1μF/1 kV的CBB電容。C1選擇1 000μF/100V的電解電容,C2選擇200μF/1 kV的電解電容。[!--empirenews.page--]
圖5a為優(yōu)化前輸入電壓Uin和實驗測得二極管兩端電壓ur0的波形。由圖可見,ur0振蕩非常嚴重,峰值最高接近1.2 kV。該尖峰會給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造成很大威脅,且會使整流二極管發(fā)熱嚴重。
圖5b為添加吸收電路后ur0波形。由圖可見,二極管兩端的電壓尖峰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峰值降低了約300 V。圖5c為變換器滿載時的輸出電流Io、輸入側母線電壓Uin、變壓器初級電壓u1和輸出電壓Uo波形圖,輸出功率大于1 kW??梢?,通過良好的吸收和濾波,輸出電壓電流波形良好。
4 結論
這里介紹了輕軌車應急通風電源前級DC/DC變換器的結構和參數設計,針對整流橋寄生振蕩問題,著重分析了3種RCD吸收拓撲的工作原理及優(yōu)缺點,并根據實際工況選擇了吸收電路的結構和參數,通過搭建樣機,對設計方案和吸收電路的效果進行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