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消息(南山)20歲,對一個人來說剛剛成年,“二十弱冠”。對一家企業(yè)來說,尤其是對改革開放之后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yè)來說,已經步入青壯年時期。21年前鄧小平南巡講話讓改革之風吹遍南方大地,在南巡講話鼓舞下創(chuàng)立的一批民營企業(yè),如今已經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的中堅力量。
中國專網通信領域的龍頭企業(yè)海能達,昨日在深圳舉辦了成立20周年慶典。在慶典上,海能達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清州動情的回憶了他領導海能達走過20年的心路歷程。“當初我在鄧小平南巡的鼓舞下,從福建泉州來到深圳這片熱土。最開始在賽格租了一個柜臺賣對講機,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市場上95%的對講機都是國外產品,于是萌發(fā)了做自主品牌對講機的念頭。說干就干,1993年,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憑著年輕和一顆敢闖的心,我創(chuàng)立了海能達的前身好易通。”陳清州談到,“我們憑借對質量的嚴格把關,產品逐漸獲得客戶認可,并出口到國外。從做模擬對講機,到做系統(tǒng),到數(shù)字產品,到掌握幾大標準,如今提供各種應用方案,成長為一家國際化的‘中小廠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海能達取得今天成就,既沐浴改革開放之風氣,也是其20年來全體海能達人披荊斬棘櫛風沐雨,不斷刻苦拼搏的結果。20年,是一段成功歷程的總結,更是一個新的起點。“路漫漫其修遠兮”,在專網通信迎來大發(fā)展、大變革的時代,海能達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研發(fā)設計為客戶
如今的海能達,已經掌握專網通信領域TETRA、DMR、PDT三大主流標準從終端到系統(tǒng)到解決方案,是全球極少數(shù)擁有如此全面產品線的廠商之一。在TETRA領域,海能達通過收購德國羅德與施瓦茨旗下PMR業(yè)務,接收德國FED公司并順利整合,掌握了TETRA核心技術,并推出了國內首款TETRA TEDS基站。在DMR/PDT領域,海能達占據(jù)著龍頭地位。海能達研發(fā)負責人GS KOK對C114表示,海能達深度參與了三大標準組織,并是DMR和PDT標準的主要牽頭者。
“海能達的成長,離不開客戶多年來的忠實支持。”陳清州指出,海能達針對客戶需求,研發(fā)、設計了多種標準和多種款式的產品,全面的產品線,可以滿足全球各地客戶的需求。 “同時,我認為,專網迎來了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專網領域多標準多體制多產品,讓用戶感到迷茫。此外,專網的技術進步緩慢,無法跟上用戶的需求。我們不應該執(zhí)著于標準,而應該緊跟用戶的真實需求,推動技術的革新,推出用戶真正想要的產品。”
在產品設計上,海能達推出了一系列外觀靚麗的輕薄產品,并創(chuàng)新設計了中置天線,用戶體驗更好。今年海能達甚至推出了一款內置天線對講機,滿足工商業(yè)領域特定市場的需求。“為客戶需求研發(fā),為客戶需求設計”,是海能達20年來獲得成功的秘訣。
從深圳走向國際化
目前海能達的客戶,已經從中國擴展到全球,包括歐洲、俄羅斯,南北美、東南亞和中東等地市場。根據(jù)海能達今年上半年財務報告,海外市場繼續(xù)向中高端市場延伸,收入達3.44億元,同比增長25%,毛利率也提升了6個百分點。海外收入占到公司主營業(yè)務收入的66%。
除了出色的財務數(shù)據(jù),還有一些數(shù)據(jù)也佐證了海能達的國際化程度之徹底。目前海能達在全球設有14個子公司,3個分公司,8個辦事處,并與全球600多家分銷商、集成商達成了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在上月,海能達澳洲子公司也完成登記注冊。
陳清州談到,15年前考察美國后,就下定了將產品賣到海外市場的決心。2001年海能達賣出了海外市場第一單,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在海外市場銷售年年增長,成為一家國際化的公司。海能達通過海外研發(fā)基地研發(fā)TETRA等標準的產品,實現(xiàn)海外研發(fā)海外銷售,同時,也將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標準PDT推向了國外,目前在俄羅斯、東南亞等地都獲得了應用。
雖然仍是一家“中小廠商”,但已經頗具國際范。在接受C114采訪的海能達四位高管中,有一半是外籍人士,另外一位也來自于外企。其中海能達研發(fā)負責人GS KOK,是馬來西亞華人,在英國求學,在摩托羅拉解決方案等國際廠商工作,2008年來到海能達,率領海能達研發(fā)出了大量面向全球市場的產品,可以說是海能達國際化形象的標志。
TETRA產品首破美國市場
TETRA是專網通信全球三大主流標準之一,但是美國市場一直沒有對其開放,由摩托羅拉系統(tǒng)方案的P25標準一統(tǒng)江山。2012年,海能達聯(lián)合EDAS等歐洲TETRA廠商成立NATF(North American TETRA Forum)組織,為進入北美TETRA市場而努力。同年9月,F(xiàn)CC(美國聯(lián)邦通信委員會)同意開放部分市場。
海能達很快抓住了機會。今年上半年,海能達獲得了美國專網通信市場開放以來第一個TETRA訂單,為兩家電力公司提供12個TETRA基站和近500部TETRA對講機。TETRA在美國市場的突破,反應了海能達在TETRA系統(tǒng)領域的技術實力,同時也意味著海能達國際化征程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海能達致力于成為一家國際性的技術公司,在海外研發(fā),滿足海外客戶的需求。整合后的德國子公司有很好的系統(tǒng)和終端,通過和本地研發(fā)團隊合作,我們進入了一個很難進入的市場。我們擁有很好的國際化團隊,未來將擁有更多的機會。”陳清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