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從來都宣稱對涉足硬件設備毫無興趣—它把Android的使用權完全交給摩托羅拉和HTC們,甚至準備讓更多制造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生產(chǎn)其最新Chrome操作系統(tǒng)的“未來電腦”。但這并不妨礙它不止一次地將另一種硬件設備—無線芯片設計公司放進購物車。
4月底,谷歌宣布與加州圣何塞市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芯片設計公司Agnilux達成收購交易,但未透露具體金額。Agnilux究竟在做什么是硅谷這兩年最神秘的話題之一:它從未發(fā)布過任何芯片設計產(chǎn)品,身世也太值得玩味—蘋果2008年初以2.8億美元收購無線芯片公司P.A. Semi后,一些對蘋果給予的股票期權定價不滿的“出走者”成立了這家公司,并在長達2年的“秘密運營”中吸引了微軟、思科和德州儀器等一系列超級買家。
你終于知道這場“非常收購”意味著什么:當谷歌與蘋果的對抗從瀏覽器蔓延到操作系統(tǒng),進而延伸到音樂服務、在線程序商店、手機終端甚至平板電腦,戰(zhàn)局版圖再清晰不過。但它們終于把它推向整個信息產(chǎn)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最上游—移動芯片領域,真正的巔峰之戰(zhàn)。
PC時代,英特爾一家驅動產(chǎn)業(yè)鏈近30年的寡頭格局足以證明整個PC乃至信息產(chǎn)業(yè)由芯片驅動。在移動終端領域,這一規(guī)律也殊難逃脫—芯片設計和工藝決定了終端的性能、軟件的兼容、操作界面的差異甚至外觀的設計,更包藏著永遠值得扯皮的核心專利技術與標準。
蘋果和谷歌圍繞這一領域的廝殺終于讓附和者重新審視最上游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幾乎在谷歌公布收購Agnilux同時,蘋果宣布用2.1億美元收購另一家位于德州的無線芯片公司Intrinsity。2008年初收購的P.A. Semi已讓蘋果最新推出的iPad和即將推出的第四代iPhone將主處理器從三星換成蘋果自行研發(fā)的“最先進的芯片”A4,它使iPad 續(xù)航能力達到10小時。其中Intrinsity代號為Hummingbird的技術也被認為是A4處理器主要計算引擎。
相比之下,谷歌收購Agnilux被更多人認為旨在更好支持Android和Chrome操作系統(tǒng)運行,它們是其主宰更多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智能電視的指望。而谷歌2007年收購的另一家芯片公司PeakStream也正成為谷歌試圖優(yōu)化多核芯片、圖形處理單元和微處理器的砝碼。
“我有時候真的嫉妒蘋果它們能從上到下掌控一件事情?!敝麨g覽器提供商Opera首席技術官 Håkon Wium Lie對《環(huán)球企業(yè)家》說。顯然,這是讓蘋果和谷歌們在軟件、應用和終端層面的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徑—用自己在芯片中包藏的獨立專利、標準和核心技術主導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應用程序甚至終端的型號、設計和功能。移動領域既然沒有下一個微軟,也必然不會出現(xiàn)下一個英特爾。
這就是為何是蘋果和谷歌,而不是高通和德州儀器們驅動無線芯片領域新一輪大戰(zhàn)—在參差多態(tài)格局日益明顯的移動世界,上游核心技術已是核心玩家最令人忌憚的競爭壁壘,也是觸動最終變局的“核按鈕”。但高通和德州儀器們絕無可能退出其“應許之地”—過去兩年,東芝、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和HTC大量領先的智能手機都采用高通Snapdragon處理器,即便它們大多數(shù)都是Android支持者,而讓它們甚至放棄芯片采購權而屈從于谷歌處理器,這很容易嗎?
也正因此,你才會意識到正在流傳的蘋果收購無線芯片廠商ARM是多么荒誕卻令人驚悚的消息—目前幾乎難找到任何一款擺脫ARM架構與專利授權的無線芯片。如果蘋果收購ARM,意味著它將成為所有手機玩家的專利和技術標準提供商。倘若成真,高興的恐怕只有英特爾—勢必有更多智能手機廠商投靠ARM外的另一種架構標準X86,這是英特爾的陣地。謝天謝地,這樣的話英特爾的Moorestown就有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