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商業(yè)周刊》網站3月21日在“新聞分析”專題撰文指出:面臨著無線互聯網(Wi-Fi)接入技術的迅猛興起,美國各大移動運營商們都發(fā)出了“狼來了”的叫喊,但也有不少移動運營商們認為不要把Wi-Fi視為洪水猛獸,他們完全可以對Wi-Fi接入技術采取吸納的態(tài)度。那么比較多年來各大移動運營商們一直看好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和新興的Wi-Fi接入技術,二者都各有什么樣的優(yōu)勢和劣勢呢?弄清這個問題將對各大移動運營商們今后確定自己業(yè)務發(fā)展方向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
在美國“移動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于今年3月17-19日舉行的年度會議上,大家談論最多的并不是所謂的3G技術,而是最為熱門的Wi-Fi接入技術。許多與會人員都表示,弄不好美國各大移動運營商們多年來押寶的3G網絡投入可能到頭來連本錢都找不回來,因為3G所企圖開通的高速數據傳輸業(yè)務很有可能被作為后來者的Wi-Fi接入空手奪去。當然其間也有反對的聲音,反對的意見認為Wi-Fi完全可以被美國各大移動運營商們所利用。
究竟哪種聲音是正確的意見,我們得首先弄清楚3G技術和Wi-Fi技術各自的優(yōu)勢和劣勢都具體表現在那些方面。弄清楚了這個問題之后,才談得上對Wi-Fi技術該采取何種態(tài)度的問題。當然,3G技術和Wi-Fi技術有著共同的目標,這就是都要實現高速數據傳輸的目的,但由于二者的技術類型不一樣,他們之間的區(qū)別也是很大的。
目前Wi-Fi接入技術在風頭上絕對壓過了人們對3G的熱情。就在美國各大移動運營商們努力鼓吹3G的時候,英特爾卻舉起了鼓吹Wi-Fi技術的大旗。英特爾公司投入了3億美元的宣傳資金來宣傳它的迅馳芯片包戰(zhàn)略,其中的宣傳重點就是Wi-Fi接入技術。英特爾還與AT&T、IBM兩家公司共同組建了Cometa Networks合資公司,其目的就是想要向美國市場提供全面的Wi-Fi接入技術服務。與此密切相關的Wi-Fi接入熱點的工程目前也正在美國及世界各地迅速開展起來。
那么讓我們來看看Wi-Fi接入與3G相比都具有那些優(yōu)勢。首先是Wi-Fi接入技術的成本優(yōu)勢。因為Wi-Fi接入是通過接入熱點來完成的,它的網絡硬件設施與3G網絡相比成本要低得多。其次是目前支持Wi-Fi接入的筆記本電腦將大批量地上市,市場預期值很大。預計到今年年底,市場上銷售的絕大部分筆記本電腦都將內置Wi-Fi接入的功能。預計它的軟件將采取微軟的Windows XP操作系統,這也將使得Wi-Fi接入的總體成本相對低廉。尤為重要的是,Wi-Fi接入支持高速互聯網寬帶接入。而3G網絡的總體前期投入巨大,這是稍有些該方面常識的人都明白的問題。
但與3G相比,Wi-Fi接入技術也有自己的劣勢。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它的移動性相對來說較差。因為通過Wi-Fi接入的使用者只能在接入熱點內活動,而不像3G使用者在整個網絡覆蓋的范圍之內都能輕松實現上網的過程。當然這主要是對于用手機上網的用戶來說的。因為使用筆記本電腦上網往往都是在不動的情況下完成的。
其次,Wi-Fi接入進行的過程中,筆記本電池的消耗量非常大;而使用3G網絡上網手機耗能則相對較低,尤其是手機處于待機狀態(tài)時更為如此。當然,Wi-Fi接入在耗能方面的技術肯定會有所改進,但3G網絡因為已經有了GSM/CDMA等多年的技術基礎,它的低耗能性無疑會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領先于Wi-Fi接入技術。另外,Wi-Fi接入熱點中墻壁的阻擋等問題將會使Wi-Fi接入質量受到影響。最為重要的是,Wi-Fi接入熱點之間的兼容性問題將是Wi-Fi接入今后必須解決的一個難題之一。
基于上述比較,各大移動運營商們就應該知道,Wi-Fi接入并不是3G的死敵。Wi-Fi接入完全可以在將來與3G網絡相行不悖。但必須指出的是,各大移動運營商們堅決不能對Wi-Fi接入采取敵視的態(tài)度,而應該對Wi-Fi接入加以完全利用?;蛟S憑借自己多年經營移動通信的經驗,Wi-Fi接入到了各大移動運營商的手中就能變成增加自己業(yè)務收入的一把利劍。(原文作者:Stephen H. Wildstrom。編譯: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