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過一部電影《大白》吧,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科幻片。觀眾在驚嘆主人公大白的可愛和高科技之余,更多的是現實生活中想擁有一個與大白相似的機器人。大白不僅外表潔白、柔軟,而且科技含量十足,它既能幫人們做家務還能充當家庭醫(yī)生,保證人們的健康。
既然他是大白,它的材質一定是柔軟的,就像是章魚。位于美國宇航局弗吉尼亞州漢普頓的蘭利研究中心的兩名實習生用硅樹脂或另一種柔性材料來制造制動器。美國宇航局在聲明中說:“根據設計,這種制動器中有多個腔室或氣囊,機器人會隨著里面的空氣量進行膨脹和壓縮。目前,這兩名實習生正在通過操作氣囊里的一系列管子來控制機器人的運動。”通過調節(jié)軟性機器人執(zhí)行器腔內的空氣量,機器人可以像人類肌肉一樣彎曲和放松。”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機器人都是為了太空探索或者宇宙航行而設計的,軟體機器人在生活領域也是大放異彩,這一點在大白的身上得到了徹底的應驗。據開發(fā)者介紹,Gomer是第一次在家庭機器人中使用這種技術,因此它還有一只靈活的手臂,可以幫我們拾起雞蛋、鑰匙、糖果等,還可以通過腳下的輪子移動、抓起比較輕的物體,在家中不僅是一個伙伴,還可以成為小幫手。軟體設計就是這種機器人最大的特點,因為它是軟體,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因此,對于有兒童的家庭來說,這一點顯得特別重要。
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們對于這樣憨態(tài)可掬的大白的應用則不近人情,他們最初的設計,居然是想讓他們從事那些危險的、骯臟的、枯燥的任務。這一點才是軟體機器人的神奇所在。高級的軟體機器人,可以從一種形狀變成另一種形狀,隨意改變的形狀可以讓這種機器人在精密而又復雜的電子儀器中間工作,柔軟的外表也不會和硬件部位來個硬碰硬,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月球和火星的機器精密程度可以想象,因而機器人將廣泛應用在航天航空領域。
其實,早在2015年,來自Case Western大學的研究人員受蚯蚓啟發(fā),開發(fā)出了一種的仿生蠕蟲機器人,這種機器人未來有望在手術、甚至是管道清理中得到應用。它是由一個人工神經元控制器和一系列神經元組組成的模塊化蠕蟲機器人。幾十個的節(jié)點通過尼龍的方式相互連接,致動器也在其中,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用了一些市場上可以買到的現成部件。
但是這種機器人的缺點在于它的外面不像軟體機器人那樣柔軟,內部需要很多的鋼結構來支持,不可以隨意變形。因而適用范圍不是很廣。
科技改變生活,軟體機器人的出現,雖然是機器人材料上的一小步,但卻是機器人進化史上的一大步,希望軟體機器人在服務月球和火星的同時,能夠盡快應用到人類的生活中來,這樣,人類修理機器再也不用大卸八塊,而是交給一個軟體機器人幫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