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雖然國內如中芯國際等公司已經開始90納米工藝,但畢竟技術距離臺灣還是有不小差距?,F在全球已經開始向45納米邁進,投資大陸半導體是在轉移低端產能,確保設備不被遺棄。不僅如此,國內現在主流產品還在0.13左右徘徊,目前的設計也僅僅觸及90納米而已。因此,這些相對落后的工藝并非在國內沒有機會,甚至可以說很有可能搶占國內眾多芯片制造廠商的低端市場。從此,國內中小芯片制造將很難生存,大的如中芯國際其低端市場也將受到沖擊。
其次,萬事開頭難。0.18來了,0.13還遠么?臺灣政策只是放開了第一步,具體廠商怎么執(zhí)行就很難說了。目前,0.13是國內的主流 產品,以0.18之名,依靠0.18生產線進行改裝之后生產0.13產品對于企業(yè)并不困難。再者,如明基般成立個大陸這邊的子公司,就可以完全繞開政策的限制,直接上馬先進工藝了。果真如此,整個龐大的中國市場就展現在了這些廠商面前,那將是多大的商業(yè)誘惑。
再次,以進軍大陸為名優(yōu)化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毫無疑問,隨著國內中芯國際等企業(yè)的崛起,臺灣眾多中小半導體制造企業(yè)切實感受到了技術和成本上的壓力,技術壓力可以自己解決,而成本壓力只能依靠去大陸投資解決。這樣的政策明顯增加了臺灣中小企業(yè)的成本優(yōu)勢,在中低制程的產品領域有了和國內企業(yè)一較高下的資本。
誠然,這次臺灣放開半導體投資只是一些無關痛癢的領域,作為臺灣少數的支柱性產業(yè)的半導體制造還是需要被嚴格限制投資的,特別是先進技術的臺機電和臺聯電都沒有在開放之列。但這畢竟是塊試金石,如果國內環(huán)境和成本真的有利于企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那么半導體巨頭們自然會心頭癢癢,進軍大陸不是沒可能的事情,畢竟,為了追求更好的企業(yè)利潤和發(fā)展是臺商來大陸的最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如果大陸抽掉了半導體制造這根筋骨,臺灣又會有什么動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