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達和大眾都是德系品牌,兩者雖都“師出同門”,但是斯柯達的大部分車型銷量都不能和大眾媲美,即便斯柯達的價格更加的實惠。然而大眾在國人眼里就是“神車”一樣的存在,它的招牌在國人眼里本身就很值錢,所以大部分消費者更傾向購買斯柯達,難道斯柯達真的不如大眾嗎?事實真的是這么回事嗎?隨著大眾如今不斷作死,斯柯達又是否會迎來新轉機?
大眾被神化
大眾被神化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大眾自進入中國市場就標榜自己是德系品質,隨著近幾十年的發(fā)展,大眾在中國市場占領了半壁江山,國人對大眾特別是部分大齡車主對大眾的印象非常好,在這部分消費者眼里大眾不但代表了“造車的最高水平”,同時品牌也是“杠杠的”。就算不是進口車,就算不是大眾的全球產品(比如朗逸),大眾同樣能賺的盆滿缽滿,即使大眾因為排放門被罰的傷痕累累,國人對大眾還是推崇有加。大眾品牌已經在國內被“神化”了,這既有當初大眾品質的功勞也有當今國人口口相傳的助攻。斯柯達要想與這樣的一個品牌比肯定是很難的,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斯柯達本身的產品力并不差。
以斯柯達明銳對比速騰為例。明銳使用大眾最新的MQB平臺,速騰則使用較老的PQ35平臺。2017款速騰280TSI自動R-line版售價17.08萬,終端價在16萬左右;明銳280TSIGSG遵行版售價17.99萬,終端價16.49萬左右。兩款差不多售價的車型,明銳的配置比速騰多了13項,發(fā)動機同為AE211,而斯柯達配置卻比大眾配置多得多。同樣,其他斯柯達產品在產品力也也不比大眾差。但反觀銷量,速騰2016全年銷量341331輛,明銳銷量則為155098輛??梢娖洳罹嘤卸啻?。從這個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斯柯達車主們并不是沒錢買大眾,而是他們更愿意選擇具有性價比的產品。或者說他們對大眾有著更理性的認識。斯柯達用著大眾的造車平臺、發(fā)動機,質量不比大眾差甚至比大眾好,但是斯柯達銷量不及大眾,這純粹是大眾品牌的號召力,這也是斯柯達最吃虧的地方。
斯柯達銷量看漲
隨著斯柯達戰(zhàn)略的重新布局,斯柯達正在一步步的挑戰(zhàn)者大哥大眾的地位,去年發(fā)布的斯柯達中型SUV柯迪亞克發(fā)布后震驚四座,柯迪亞克作為斯柯達野帝后的第二款SUV,其中型SUV的定位和大氣的外觀都吸引了非常多的關注,柯迪亞克絕對是未來斯柯達打響反擊戰(zhàn)的一記重拳。2015年斯柯達全年銷量27萬輛,而2016年有望增長到33萬輛,這對于斯柯達來說是好跡象,不斷上漲的銷量證明其影響力也穩(wěn)步提升。2017年隨著柯迪亞克的上市,其他轎車車型緊跟其后的更新,斯柯達又將引來全新的戰(zhàn)斗力。這對大眾的挑戰(zhàn)是非常的明顯的,2017年斯柯達的銷量預計也會有一個新的突破。
斯柯達可謂是成也大眾敗也大眾,成功因為大眾的輔助,失敗因為大眾搶光環(huán)。隨著消費者對大眾越來越理性的認識和年輕有遠見的消費者的成長,大家對大眾的影響或許將在不久迎來改變,并且大眾質量問題和斯柯達發(fā)展都將挑戰(zhàn)大眾的神壇地位。
“嗯,因為這個車比較高級”,這本是消費者對大眾的肯定,但是現(xiàn)在看來更像是一句嘲諷,買斯柯達都是差錢買不起大眾更是對大眾的深度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