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與扎克伯格對人工智能看法迥異,但都沒錯
硅谷科技產(chǎn)業(yè)的執(zhí)行官,特斯拉的馬斯克(Elon Musk)與臉書的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由于對于人工智能的看法迥異,竟然隔空開火。但是深究人工智能定義之后,其實他們兩個講得都沒有錯。
馬斯克與扎克伯格對人工智能看法迥異
一般大眾或者媒體文字工作者其實對于人工智能的了解都很淺。其實,人工智能分成狹義人工智能、廣義人工智能以及超級人工智能。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都停留在狹義人工智能。因為其大部分都是能夠處理單一功能,就如同亞馬遜的Alexa、谷歌助理、或者蘋果的Siri大概都屬于這個范疇。這就是扎克伯格認為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人類大幅度改善生活的思考核心。
至于廣義人工智能,則將于未來幾年會逐步出現(xiàn)。因為這時候的人工智能,擁有理解、解決問題甚至抽象問題的能力,那么人類社會會進入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時代,因為許多工作逐步會被人工智能取代。這時候,人類依舊是控制人工智能的主人,只不過人類必須重新學習工作內(nèi)容,因為一些技能會被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或全面自動駕駛車所取代。
最后的超級人工智能,則是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類智能,這就是馬斯克最為擔心的階段。因為一旦失控,則人類將面臨科幻電影中的情節(jié)一樣,被人工智能奴役的附屬品。
近年來,由于科技大廠投入大筆資金研發(fā)人工智能,期望在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時代的來臨,能夠主導(dǎo)科技的發(fā)展??墒乾F(xiàn)在隨著許多國家將人工智能當成未來策略的核心,這樣的競爭情況就很可能產(chǎn)生失控的情況。
例如:中國決定以2030年為目標,將中國建設(shè)成全球人工智能的創(chuàng)新中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中國政府決定在未來幾年將投注1,500億美元資金。這種以國家級的對抗,如果愈來愈多大國都加入的話,則何時會產(chǎn)生失控,就很難說了。這很可能產(chǎn)生比核彈更為危險的人類生存之戰(zhàn)。
從企業(yè)的角度來看,谷歌想利用人工智能增強其服務(wù);特斯拉想利用人工智能讓其電動車走入無人駕駛時代;臉書想利用人工智能改善其公司競爭力;蘋果想利用人工智能強化iPhone的可塑性。這些其實都極為正面的人工智能應(yīng)用。
但是人類不應(yīng)該忘記,馬斯克、蓋茲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警告,超級人工智能真的有機會終結(jié)人類的文明,所以從現(xiàn)在起建立一個全球遵守規(guī)范,的確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