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fā)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tǒng)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tǒng)等。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未來,基層黨員的思想狀況,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戰(zhàn)斗力等堡壘作用,將不再是抽象、模糊的“印象分”,而是一套可以通過基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評測進行輔助判斷的黨建指數體系。
“七一”前夕,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四川行政學院與電子科技大學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國內首個“電子信息+智慧黨建”標桿項目“智慧紅云”建設邁出新步伐。“我們將把黨員連到網上、把組織建在云端,用數據實現精準,用智能實現預測,在數據空間助力黨建、組織建設的信息化、數據化和智慧化。”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陸川說。
邁出“智慧黨建”的“未來兩步”
作為國內首個“電子信息+智慧黨建”項目,“智慧紅云”誕生于2012年,基于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楊曉波教授首創(chuàng)的數據型組織(CDO)理論提出。“CDO數據型組織,是通過構建組織的數據空間,提高組織的自記憶、自判斷、自預測能力,實現隨時隨地的服務,實現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精準治理。”陸川說,這正是“智慧紅云”與傳統(tǒng)黨建信息化的區(qū)別。
“智慧紅云”提出,將黨建工作的實施情況、參與情況等形成精準數據,并通過人工智能進行輔助測評、判斷、預測。“實現黨建工作的數據化、智慧化,正是智慧黨建的‘未來兩步’。”陸川說。
黨員教育要實現“入腦入心”,如何評價、判斷?
“智慧紅云”的精準數據收集和智能分析則可進行輔助。系統(tǒng)首先將收集黨員(基層組織)的基礎數據、活動數據,及參加“三會一課”、討論發(fā)言情況等精準數據;隨后,系統(tǒng)獨有的“黨員數據精準畫像引擎”,將在云平臺上對黨員(基層組織)進行快速、準確、全面的“畫像”;最后,系統(tǒng)可針對“畫像”采用“TensorPlus深度學習系統(tǒng)”進行解決方案推送,為基層組織更好開展黨員學習教育提供幫助。
開創(chuàng)基層黨建工作“智慧模式”
基于“智慧紅云”系統(tǒng),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可以“算出”黨員思想狀況、基層組織堡壘作用嗎?
“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根本,仍是為決策和判斷做出輔助。”陸川說,“智慧紅云”并非取代傳統(tǒng)的黨建工作,而是一個作為多工具、多模式的輔助平臺,開創(chuàng)黨建工作的“智慧模式”。
目前,“智慧紅云”已經在全國服務超過200萬黨員及各級黨組織30多個,并針對流動黨員管理、“兩學一做”等方面,形成多個子系統(tǒng)。“智慧紅云”還服務于部委機關、市州區(qū)縣國有企業(yè)、民營企業(yè)、高校醫(yī)院等各類型黨組織的智慧黨建工作,協(xié)助組織部門開展人才管理、組織干部管理。
“‘智慧黨建’將促進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工作更加精細化、智能化、協(xié)同化。”電子科技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湯志偉教授說,基層黨組織是團結帶領群眾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落實黨的任務的戰(zhàn)斗堡壘。在當前創(chuàng)新型、服務型、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智慧紅云”通過數據滲透、數據驅動、數據再造、數據協(xié)同,形成了服務導向、線上線下結合、資源共享等特點。一方面通過對黨員數據信息的深度挖掘、系統(tǒng)判斷,能夠協(xié)助基層組織做好黨建工作,實現引領發(fā)展。另一方面,在“兩學一做”等黨員學習教育活動中,能夠輔助開展黨員教育、學習培訓,實現黨員共同促進、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