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連經歷“聯(lián)想離職”和“方舟科技負荊請罪”兩事件后,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機所研究員倪光南很長一段時間淡出了公眾視野。
離開聯(lián)想11年后,倪光南再度現身資本市場的方式頗為隱晦。
在11月17日已經過會的北京君正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君正”)的股東名單上,自然人趙明漪持有120萬股,位列公司第十大股東。有知情人士透露,自然人趙明漪是倪光南的妻子,此次持股實際上是代倪光南持有。
而據記者了解,北京君正董事長劉強與倪光南在方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舟科技”)共事時就已相識。
2005年,由于方舟科技承接的項目未能通過“863專家組”的驗收,“方舟3號芯片計劃”破產。此后方舟科技內部主管研發(fā)的劉強辭職離去,另外組建北京君正。公開資料顯示,除董事長劉強外,北京君正目前另有5位高管及2位核心人員均師出方舟科技。
倪光南之妻位列十大股東北京君正前身君正有限成立于2005年7月15日。2008年7月,公司進行上市前的一輪管理層激勵。彼時,除公司時任8名管理層人員外,另有兩位“陌生人”也接受了北京君正的股權。其中,劉強將持有的13.9萬元出資以每1元出資作1元轉讓給自然人趙明漪。
對此,北京君正解釋為,股東趙明漪是中國科學院退休干部,其為劉強、李杰等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朋友,對公司早期業(yè)務發(fā)展作出過幫助。因此在2008年9月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同時,按照注冊資本作價向其轉讓了2%股權。
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趙明漪是倪光南的妻子,此次持股實際上是代倪光南持有。
記者了解到,股東趙明漪不僅與倪光南妻子同名同姓,其中科院退休干部的身份也與之頗為吻合。記者進一步了解,倪光南與劉強早在方舟科技共事時就已相識,此次股權相贈更似是北京君正方面對倪光南的投桃報李。
12月13日,記者聯(lián)系到倪光南,其對此事不置可否“這件事你們去問公司,我不方便接受采訪。你可以發(fā)郵件給我,我們再聯(lián)系。”記者隨即以郵件形式向其發(fā)送采訪提綱,但直到截稿并未收到倪光南的回復。
若以北京君正2009年攤薄后的每股收益0.85元計算,根據創(chuàng)業(yè)板60倍市盈率,北京君正上市發(fā)行價約為50.85元,則趙明漪持有的北京君正120萬股股票達到6101.46萬元,短短兩年投資收益率達到437.95倍。
緣起方舟科技
北京君正實際控制人劉強與倪光南的關系要從方舟科技說起。
1999年,因在“技工派”還是“貿工派”的發(fā)展理念上與柳傳志等公司高管背道而馳,倪光南被迫退出聯(lián)想。
此時,主張自主研發(fā)CPU芯片技術的中芯微系統(tǒng)公司(方舟科技前身)吸引了倪的眼光。2000年5月,倪光南親自為中芯微拉來了第一筆投資。其還向科技部大力推薦方舟科技自主研發(fā)的CPU芯片。2001年5月,倪光南以相當于戰(zhàn)略市場部副總裁的身份加入方舟科技。但好景不長,2004年,方舟科技對外宣稱放棄CPU的計劃之后,倪光南曾主動聯(lián)系科技部相關領導,為主動出面請求國家支持方舟CPU研發(fā)的作法“負荊請罪”。
另一方面,由于方舟科技放棄CPU計劃后,技術人員大量流失。公司主管研發(fā)的劉強也因此辭職。
根據北京君正招股書描述,除劉強外,董事張緊、監(jiān)事會主席晏曉京、職工代表監(jiān)事姜君、副總經理冼永輝、董秘張敏以及兩位核心技術人員劉飛、許志鵬都源自方舟科技。而上述7位前方舟科技元老無一例外均持有北京君正股權,其中最多持有460萬股,最少也持有60萬股,上市后身家均在3000萬元以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君正電路延續(xù)了方舟科技的發(fā)展方向,公司主要從事32位嵌入式CPU芯片,其自主研發(fā)CPU內核的發(fā)展方向與倪光南的理念頗為切合。
前述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倪光南不僅與劉強等公司高管私交頗深,還與公司2006年引進的PE投資者盈富泰克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盈富泰克”)有所關聯(lián)。但此說法,記者并未獲得倪光南本人和北京君正方面的證實。
公開資料顯示,盈富泰克成立于2000年4月。公司由十家大型信息產業(yè)企業(yè)集團出資設立,從事電子信息產業(yè)的基金管理、創(chuàng)業(yè)投資和咨詢服務,并接受信息產業(yè)部委托,管理國家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