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陷入失落的二十年,繼DRAM大廠爾必達聲請破產保護之后,新力(索尼)、夏普等國人熟悉的日系品牌紛紛凋零,也敗給了韓國三星。《經濟學人》雜志今年二月剖悉日本家電巨人沒落背后原因,匯率因素之外,日系廠商產品線重疊且經營效率持續(xù)滑落是最大致命傷。
日本廠商擁有技術,臺灣廠商善于制造,原本應是天作之合,沒想到日本索尼當年發(fā)展面板科技,居然跑去跟韓國三星合作,去年底雙方黯然拆伙,經建會主委尹啟銘說「不意外」,這正是養(yǎng)虎貽患的下場。
鴻海前年底本來有機會買下日立小尺寸面板,且盤算與奇美電小尺寸面板整合,沒想到該案遭奇美電大股東許文龍家族反對,鴻海買日立不成,日本政府改推索尼、東芝和日立合組公司?!督洕鷮W人》報導,日本五大科技廠索尼、夏普、東芝、松下、NEC等,自二千年以來市值縮水三分之二,他們最大的問題,在于產品線幾乎完全重疊。
日系家電廠有八家生產手機,每年僅生產三千萬臺手機,鮮少賣到海外市場,境內有超過十家生產電子鍋,六家生產電視,所有廠商擠在日本市場,規(guī)模無法做大,部分生產線(例如液晶電視)即使連年虧損,也不懂得壯士斷腕。
日本一億多人口的市場,早年足以養(yǎng)活眾多廠商,日本市場封閉,日本廠商長年自恃優(yōu)異技術,訂定日本特有技術規(guī)格,國外廠商打不進去,但日圓匯率近年來居高不下,海外市場逐漸被韓系廠商侵蝕,如同溫水煮青蛙一樣,日本家電業(yè)者愈來愈積弱不振。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日本電氣(NEC),NEC在日本電信尚未民營化以前,在爭取設備標案上無往不利,NEC除生產通訊設備外,也生產家電、筆電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還投資記憶體廠爾必達。
然而,爾必達今年聲請破產保護,NEC筆電業(yè)務去年賣給了大陸聯(lián)想,和其他日系品牌一樣NEC在市場上節(jié)節(jié)敗退。
從產業(yè)結構來看,臺灣電子業(yè)絕大多數(shù)也是百家爭鳴的狀態(tài),五家DRAM廠、三家大尺寸面板廠,超過十家的太陽能矽晶圓廠,日本科技廠的沒落,對臺灣來說也是一大警惕,政府該出手協(xié)助產業(yè)整并的時候,千萬不能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