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價格的不斷下探,如今無人機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新玩具,不過雖然消費無人機在國內使用相對嚴格,但由于難于檢測控制,還是存在不少“黑飛”的情況。
日前,巴德學院公布一組檢測數據,自2013年12月17日至2015年9月12日期間無人機和遙控飛機與民航共發(fā)生了327起危險接近事件,其中28次導致航班為了避免與無人機相撞而改變航線。
根據美國空域管理規(guī)定,低于700英尺或者1200英尺(約為213.36或365.76米)的高空為G類空域,在此類空域中飛行無需申報飛行申請,飛行安全由飛行員自己負責。而國內暫時不具備G類飛行空域,任何高度的飛行器在使用之前皆需向相關飛行部門申請并且在批準空域內飛行。
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執(zhí)行秘書長、無人機管理辦公室主任柯玉寶表示,目前國內外對于無人機安全飛行監(jiān)管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從法律法規(guī)層面劃分可飛空域并且完善落實飛行批準規(guī)定;二是推廣針對輕小型無人機的飛行監(jiān)管服務系統(tǒng)(U一Cloud),實時監(jiān)控空域內無人機的飛行情況。今后逐步向實名制購買過度。
關于無人機的運行法規(guī),正在走最后的審批流程,“最快將有可能在今年底完成”。目前,大部分的無人機并沒有實行實名制,而未來實名購買無人機將會成為一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