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FET工作原理
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全稱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
首先以我們最常用的N溝道增強型MOSFET進行分析
電氣符號如上圖所示
總共有三個電極S(source)源極,D(drain)漏極,G(grid)柵極,如圖所示,其中P區(qū)是一個雜志濃度低的P型硅材料作為襯底,其上有兩處高摻雜的N型區(qū)域,分別通過金屬鋁(圖中棕黃色)引出作為漏極和源極,通常將襯底和源極接在一起使用。相互隔離的兩個N區(qū)的表面覆蓋有金屬氧化物SiO2絕緣層,柵極與其他兩個電極被絕緣開來,因此該結構稱之為絕緣柵型。
當外部不加電壓時,內(nèi)部可視為兩個反向的PN結,無法導電;當GS兩端施加一個電壓UGS>0時,對于P型襯底,靠近柵極G的空穴因為外電場的作用移動到下方,上方留下了很多自由電子,當增大到某一個值UGS(th)時,此時外電場增強到吸引的電子數(shù)超過該處的空穴數(shù)以后(所以稱之為增強型),與左右兩邊的高摻雜N區(qū)一起,形成了一個電子的導電溝道(所以稱之為N型),如下圖所示。此時如果UDS間加正向電壓則將產(chǎn)生漏極電流。
P型襯底和漏極N區(qū)相當于一個PN結,因此MOS都帶有反向寄生二極管,P型襯底和源極N去短接,因此這里的PN結不存在。
用作開關管時MOS管工作于可變電阻區(qū),此時MOS管外特性可等效為一個很小的電阻,電阻大小受GS兩端電壓控制,要是MOS管工作于可變電阻區(qū)需要對外電路進行分析,一般應外加柵源電壓VGS大于外電路負載線與最小電阻線交點所確定的臨界柵源電壓UGS(th)(具體可見陳堅電力電子學第三版P45)
IGBT工作原理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全稱絕緣門極雙極型晶體管。是由BJT(雙極結型三極管)和MOSFET(絕緣柵型場效應管)組成的復合全控型電壓驅動式功率半導體器件。電路符號如下圖所示。
IGBT也有三個電極,柵極G、發(fā)射極E和集電極C,其簡化等效電路如下所示,可以看成一個N溝道MOSFET和PNP型晶體管以達林頓形式復合而成。
當UGE=0時,MOSFET管內(nèi)無導電溝道,MOSFET處于斷態(tài),Ic=0,;當UGE>0時,提供了晶體管的基極電流ID,控制了IGBT集電極電流Ic,當UGE足夠大時,T1飽和導通,IGBT進入通態(tài)。
MOSFET和IGBT的異同
兩者都屬于電壓控制型器件。
MOSFET通、斷驅動控制功率很小,開關速度快,但是通態(tài)壓降大,導通損耗大,難以制成高壓大電流器件。
電力晶體管BJT通、斷驅動控制功率很大,開關速度不夠快,但通態(tài)壓降小,可以制成較高電壓和較大電流的開關元件。
因此IGBT結合了兩者的優(yōu)點:高輸入阻抗,電壓控制、驅動功率小,開關速度快,工作頻率一般小于MOSFET大于電力晶體管,可達到10-40kHz。
應用場景
MOSFET:高頻低壓小功率
IGBT:中低頻高壓大功率
一般IGBT的驅動電壓比MOS管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