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十年前,出行的標配是塞滿卡包的各式各樣的銀行卡;時間回到現在,出行只需帶一個手機就能完成各種支付操作,做到一機走天下。
作為芯片行業(yè),該如何幫助現在和未來的支付呢?日前,ST(意法半導體)為記者介紹其先進的支付解決方案,并用下一代支付系統(tǒng)芯片詮釋如何提高未來更高支付性能和保護功能。
支付芯片兩個重要市場:銀行卡和移動支付
意法半導體安全微控制器事業(yè)部市場應用總監(jiān)Jerome Juvin帶領記者回顧了安全支付市場,他表示芯片卡在過去20年內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從2015年開始支付技術發(fā)展增速明顯加快,非接觸式支付技術因其良好的體驗在生活中越來越普及,比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二維碼支付的廣泛部署。
觀察銀行卡支付市場,雖然新興技術逐漸滲透生活,不過銀行卡支付仍然是主流方式,年復合增長率持續(xù)保持1位數增長。盡管2020年爆發(fā)突如其來的疫情這頭“攔路虎”,市場規(guī)模略有下降,但單卡發(fā)行量仍保持小幅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發(fā)行約34億張銀行卡。
Jerome表示,ST預計市場會在疫情后復蘇,這主要得益于雙界面銀行卡的全球部署。目前,所有國家都在推廣雙界面銀行卡,逐步淘汰接觸式卡片,并且滲透率已達到一定水平,亞太地區(qū)也在推進雙界面銀行卡計劃。ST已注意到,各大品牌廠商已推出更多創(chuàng)新應用,銀行卡出現金屬、透明和環(huán)保生態(tài)型的外觀設計,未來指紋識別技術將在各地開展試點。
從地區(qū)上講,亞太是銀行卡市場的重要區(qū)域,市場規(guī)模達14億張,約占全球市場規(guī)模的40%。Jerome強調,亞洲市場的特殊之處在于,雖然仍在使用 VISA、MasterCard、AMEX、Discovery 和 JCB 等傳統(tǒng)支付交易規(guī)則,但大多數國家也有各自的支付技術規(guī)范,特別在東南亞地區(qū),國家眾多且市場碎片化嚴重,這是作為芯片廠商需要特別關注的。
觀察移動支付市場,移動設備已大面積引入NFC,尤其是安全模塊,是極具開創(chuàng)性的,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移動網絡運營商、移動設備制造商、技術提供商、金融科技公司和應用開發(fā)商創(chuàng)造了大量機會。
數據顯示,智能手機和穿戴設備擁有約13億部的龐大市場規(guī)模,其中大多數產品都搭載了NFC技術。截止目前,全球約有55%的智能手機擁有NFC技術和安全模塊,90%高端智能手機都配備NFC技術,同時越來越多中端手機也將NFC功能作為標配,特別是中國市場。
NFC技術飛速的增長催生了ApplePay、SamsungPay和GooglePay等國外移動支付,也驅動了華為支付、OPPOPay和小米支付這樣的國內OEM支付應用的持續(xù)跟進。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已有超過125個城市支持手機錢包刷卡乘坐公交。
從地區(qū)上講,亞太市場仍然是重要區(qū)域,擁有約6.5億臺智能手機的龐大市場規(guī)模,約占全球市場規(guī)模的50%。特別是中國、日本和韓國,這些是NFC和非接觸式技術部署最多的地方,三個國家也擁有亞洲最大的智能手機制造商。
銀行卡支付:從傳統(tǒng)支付到指紋識別支付
根據Jerome的介紹,ST在智能卡IC出貨量超過50億顆,位列前3名IC供應商并繼續(xù)增長之中,支持10多個支付品牌,世界范圍內擁有超過40多家客戶。他強調,ST的發(fā)展勢頭良好,尤其是在推出最新40nm嵌入式閃存技術(eFlash)技術的ST31P雙界面安全芯片后,廣泛被客戶采用。
從產品角度來看,ST在銀行卡產品上依托三大支柱,分別是ST31硬件平臺、JavaCardOS操作系統(tǒng)和STPay-Topaz的各種支付小程序。通過軟硬件的組合,能夠滿足不同國家的支付交易規(guī)則要求。
在面對卡商,ST擁有強大的銀行卡產品組合。據悉,目前新產品ST31P系列硬件平臺和STPay-Topaz服務平臺已上市,2021年已有許多客戶廣泛采用這款產品組合,用于銀行卡從接觸式向雙界面的大規(guī)模升級。本次發(fā)布會上,則宣布發(fā)布ST31N系列硬件平臺和STPay-Topaz-Bio服務平臺,該產品面向生物識別市場,現已生產出樣品,預計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發(fā)布。
1、首款40nm閃存制造技術支付系統(tǒng)方案:ST31P+STPay-Topaz
Jerome表示,ST31硬件平臺是ST完全自主研發(fā)的產品,采用40nm嵌入式閃存技術,其中包含最新的ArmSecurCore SC2000 32位RISC內核和加密算法加速器,能夠防御現先進的網絡攻擊形式。ST利用其在射頻和NFC技術的研發(fā)經驗,開發(fā)出最佳射頻性能的這一平臺,降低功耗需求,并確保互操作性和快速交易改善用戶體驗,且符合EMVCo·CC及銀聯等各種認證。
STPay-Topaz則是集成ST31系列硬件和JavaCard OS的軟硬件平臺,不僅支持全球支付交易規(guī)則,還支持各國的支付品牌。值得一提的是,STPay-Topaz解決方案可直接嵌入式智能卡,預裝在經過認證的JavaCard平臺上運行的支付應用程序,符合所有必須的安全和支付體系認證要求。
這套解決方案獨具差異化優(yōu)勢,平臺采用高度優(yōu)化的12英寸晶圓制造,該尺寸下能在單片下生產2萬8千個芯片,能夠有效提高方案的成本競爭力;平臺優(yōu)化了射頻收發(fā)器、MCU和嵌入式閃存,能夠實現快速的交易;平臺相比其他方案最大差異在于可僅用一個參數解決不同尺寸天線,有助于系統(tǒng)集成商將芯片集成到卡內;在安全上平臺擁有軟件和硬件層級的安全防御措施和系統(tǒng),功能均通過各項標準和機構認證;除此之外,ST解決了卡片與現有基礎設備的潛在互操作性問題。
2、指紋銀行卡解決方案:ST31N+STPay-Topaz-Bio
Jerome為記者介紹,STPay-Topaz-Bio是一套指紋銀行卡支付整體解決方案,該方案是在STPay-Topaz基礎上增加STM32 MCU來處理指紋識別,并與指紋傳感器廠商和天線模塊廠商展開合作。ST31N 是STPay-Topaz-Bio解決方案的硬件平臺,該解決方案正在開發(fā)中。
據ABI預測,至2025年指紋銀行卡發(fā)行量將達到3.5億張。目前,歐洲已有多項不同推進計劃,在試點和首次部署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亞洲緊隨其后,印度也已開始試點。假若指紋銀行卡得到各國監(jiān)管機構批準,就能今年底或明年初看到商用發(fā)布。
Jerome強調,中國幾家不同銀行已對這項技術進行了評測,ST現在正在等待推出指紋銀行卡的時機。不過平心而論,指紋銀行卡仍然在成本和客戶積極性存在挑戰(zhàn),ST正在開發(fā)完整的解決方案,以支持今年的試點和明年的商用發(fā)布。
移動支付:各類卡片集成在一部手機內
根據Jerome的介紹,ST自2021年Q1起成為第二大NFC供應商,并且大多數中國OEM都在部署ST54,未來的服務策略是陪同中國OEM走出中國。
從產品角度來看,ST在移動支付產品上同樣依托基于三大支柱,分別是ST54硬件平臺、JavaCard OS操作系統(tǒng)和STPay-Mobile的服務平臺。
據悉,移動支付產品目前得到大規(guī)模部署的是ST54H,另一個新產品是被部分手機采用的單芯片NFC安全模塊ST54J。Jerome強調,ST即將推出STPay-Mobile新解決方案,該方案將不同支付服務部署到統(tǒng)一平臺,幫助手機制造商將公交卡、支付卡、門禁卡、數字鑰匙等各類卡片輕松地集成到智能手機中。
“這些服務對智能設備硬件和芯片銷售至關重要,因為這些服務可以讓手機制造商開發(fā)差異化產品。手機制造商會十分關注自己部署的服務,因為這會提升其品牌價值,增加客戶粘性,這也是ApplePay、Huawei Pay、MiPay和OPPO Pay推出的原因。服務與芯片相結合對ST這樣的半導體廠商也十分重要,因為這是OEM廠商在市場上部署新技術的關鍵驅動力之一。STPay- Mobile是ST將與合作伙伴在ST54平臺上部署的下一項技術”,Jerome如是說。
1、市場差異化移動支付產品:ST54
據介紹,ST54單芯片集成NFC控制器和安全模塊,并安裝JavaCard 操作系統(tǒng)。ST54解決方案是基于軟件和硬件的,為客戶帶來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采用數量很少的外部元器件實現所需功能。電路板空間愈發(fā)緊張的現今,空間也是一項重要資產,解決方案越小,空間和成本越好。
射頻性能是ST一直主張的重要價值,提高射頻性能具有簡化互操作性的“魔力”。特別是在公交應用和移動支付上,陳舊的非接觸式基礎設施改造困難,設備制造商開發(fā)NFC相關解決方案之時就需確保支持各種讀卡器,這也是ST54與市面其他方案的重點差異化之一。
另外,ST54大大改善了用戶體驗,該硬件同樣也是基于40nm嵌入式閃存技術,能夠承載更多的應用。
2、連接服務提供商和設備制造商的橋梁:STPay-Mobile
Jerome為記者介紹,STPay-Mobile是在今年2月在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推出的,本質上是一個基于云的平臺,是與中國公司雪球科技合作開發(fā)的。通過合作,為業(yè)界提供了連接公交公司與手機廠商的手機公交卡平臺。
除此之外,雪球科技還提供虛擬公交卡生命周期管理,諸如軟件安裝、充值、買票、退款、備份和恢復,為服務提供商、設備制造商和技術集成商帶來便利,這是加快新技術進入智能手機的關鍵。
“STPay-Mobile正在簡化服務與ST54平臺的連接”,Jerome表示,與傳統(tǒng)的二維碼支付和購票相比,STPay-Mobile的互操作性更好,同時方案與現有非接觸式卡具有相同的標準和技術,無需升級基礎設施,而二維碼則需要升級基礎設施并安裝二維碼閱讀器,因此無形中增加了成本。
另外,二維碼需要打開手機對準二維碼掃描,NFC則無需打開手機,只需將手機在讀卡器前刷一下即可。不過,ST目標并非取代二維碼,而是與二維碼相互補,毋庸置疑二維碼支付在近年來是成功的,兩者都將推動移動支付的市場接受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出手機公交解決方案后,ST已準備推出STPay-Mobile支付解決方案,支付方式與上述雪球科技合作開發(fā)的公交支付相同。ST將會將銀行和OEM廠商連接到云平臺,首批連接的銀行卡是VISA和萬事達。
Jerome為記者表述了這項計劃的目標是:“ST的目標是縮短開發(fā)時間和系統(tǒng)集成時間,縮短上市時間,這是幫助中國制造商走出去的關鍵,因為如今海外NFC支付非常受歡迎,廣泛使用?!?/p>
除了上述的兩項應用,ST還將會把STPay-Mobile應用到移動票務、門禁卡、手機錢包解鎖汽車等應用之上。
另外,ST格外注重安全性,Jerome 向記者坦言:“無論是STPay-Mobile 移動支付,還是STPay銀行卡支付,我們的解決方案都按照最嚴格的安全要求開發(fā),確保芯片具有最好的保護。每當我們開發(fā)產品時,不管是移動支付、非接觸式支付,還是傳統(tǒng)銀行卡,我們都會考慮各類潛在的網絡攻擊,不斷改進架構、軟件和系統(tǒng),應對技術先進的各種騙局。”
總結
ST在銀行卡支付和移動支付兩個市場占據領先地位,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系統(tǒng)芯片,專注基礎設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特別是移動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開發(fā)建設,加快系統(tǒng)集成和產品上市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ST的本地化程度非常高,長期深耕于亞洲特別是國內客戶,不僅能夠滿足國內廠商對傳統(tǒng)銀行卡的需求,還能滿足對移動支付的要求。ST正在推動日常生活設備和應用的數字化,以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