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接入5G網絡并實現(xiàn)互聯(lián)的設備將達到250億臺
5G在服務于人的同時,將會開辟一個萬物互聯(lián)的新世界。GSMA預測認為,到2025年全球接入5G網絡并實現(xiàn)互聯(lián)的設備將達到250億臺。
隨著6月6日5G商用牌照的正式發(fā)放,中國正式邁入5G商用元年,三大運營商均發(fā)布了雄心勃勃的業(yè)務發(fā)展計劃。與此同時,實現(xiàn)5G的大規(guī)模商用絕非易事,新架構的演進對連接技術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
“先進可靠的連接是5G成功的關鍵驅動因素之一。”TE Connectivity數據與終端設備事業(yè)部工程總監(jiān)陳家輝表示,作為全球連接器巨頭,該公司希望積極參與到中國5G設備和網絡部署之中。他表示,該公司有超過8000位工程師從事任何最新技術的開發(fā),結合長期的行業(yè)積累,從5G無線接入網(RAN)、云端基礎設施到邊緣計算均已形成了獨到而領先的技術、產品組合、解決方案,將以此來賦能客戶與伙伴,助力中國5G騰飛。
在2018年財報中,通訊解決方案占到了TE凈銷售額近13%,且增長迅速,數據中心設備、無線基礎設施都歸于這部分收入。
5G時代的連接挑戰(zhàn)
作為一個全民關注的熱點,5G將從根本上給人類社會帶來改變?;贕bps起步的超大帶寬、每公里百萬級的海量連接和超低時延、超高可靠性的通信性能,它將為個人用戶提供遠超以往的上下行速率和沉浸式的體驗,推動人類交互方式再升級;同時,更將作為一個底座來支撐與使能垂直行業(yè)的數字化轉型,帶來自動駕駛、智能電網、遠程醫(yī)療、工業(yè)互聯(lián)網等創(chuàng)新應用,進一步釋放數字經濟潛能。
對于連接技術而言,5G的到來意味著什么?陳家輝認為,AAS、Massive?MIMO、C-RAN、邊緣計算等新架構的演進必將需要更先進的連接技術,“從速率、密度、可靠性和散熱都帶來了比原先任何時候都大得多的挑戰(zhàn)”。
他指出,首先5G技術的發(fā)展將顯著提高產品對于速率的要求,帶寬和數據的傳輸能力均需提升;同時,5G設備將更小型化,在其中實現(xiàn)更高的帶寬需要更緊湊、高性能的連接;而隨著信息傳輸和處理需求的增多,可靠、穩(wěn)定、兼顧耐用的連接尤為關鍵;此外,大量電子元件的集中、功耗的增加,也對散熱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舉例說,5G新空口技術規(guī)范的關鍵組件是由RRU和MIMO天線集成的AAS,Massive MIMO能夠使無線網絡的容量增加50倍左右,而更多的天線還可以實現(xiàn)更好的數據傳輸功能、具備高可靠性及更強的抗干擾能力。但是AAS以及Massive MIMO會增加設計的復雜性,連接必須能夠處理更高的傳輸速率、應對更大的功率、更嚴苛的散熱性能挑戰(zhàn),同時還必須足夠小巧,符合AAS對于整體尺寸的限制。而考慮到射頻系統(tǒng)元件數量龐大、元件之間需要大量的連接,合理的成本以及安裝過程中的易操作性也非常重要。
再比如在云端,C-RAN是近年來的趨勢,而亞太地區(qū)的運營商正在引領這一潮流。借助C-RAN,許多蜂窩基站的基帶處理可以實現(xiàn)集中化,它通過協(xié)調不同蜂窩基站來提升性能,同時整合資源以節(jié)省成本。但C-RAN架構下前傳概念被引入網絡,導致大量電子元件集中在Massive MIMO有源天線系統(tǒng)的盒內,產生大量熱量;另一方面,將需要更高帶寬的連接和更高帶寬的收發(fā)器來支持。
此外,5G邊緣計算和邊緣云的出現(xiàn),令大部分計算都可能在智能設備或邊緣設備等分布式設備節(jié)點上執(zhí)行,而非由數據中心完成。這些設備的設計正在發(fā)生改變,將采用集成微控制器、執(zhí)行器芯片和模塊的智能傳感器,也將會改變連接器和線纜在系統(tǒng)中的角色和要求。
全力支持中國5G商用
多年以來,TE在高速互連、射頻、信號完整性、散熱性能、堅固的機械設計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如今正將這些知識和經驗用在5G上。
“我們在全球有8000名工程師參與任何最新技術的開發(fā),包括數據中心、亦或是無線網絡。我們希望能夠積極參與到5G的設備制造和網絡部署中,讓不管客戶還是上下游供應商都能從我們的先進經驗與獨特技術中獲益。”陳家輝說。
比如針對天線的關鍵連接,TE創(chuàng)新開發(fā)了ERFV同軸連接器。他解釋道,ERFV連接器采用一體式設計,利用彈簧力端接到PCB電路板,從而提供極其可靠的連接并消除裝配公差,相較于三件式解決方案,不僅大幅降低了成本亦保證了卓越性能。針對散熱,TE去年初研發(fā)了最新技術,現(xiàn)已實現(xiàn)了量產,該技術能夠將熱傳導提高30%以上,這也是其致力于幫助客戶實現(xiàn)5G應用場景所需系統(tǒng)功能的佐證之一。
同時,面向高速數據傳輸需求,TE也推出了像Sliver這樣具備高設計靈活性、低串擾、低插入損耗等特點的高速電纜組件。而作為無線網絡的一部分,無線射頻信號需要與光信號進行轉換和建立連接,TE的高速I/O產品組合可應對電磁干擾和散熱性能挑戰(zhàn),其SFP、SFP28、QSFP以及QSFP28等產品都非常適用于射頻應用。此外,如果需要為系統(tǒng)供電,TE的ELCON Mini連接器可為射頻單元提供強大而可靠的饋電路徑節(jié)點。
5G商用牌照的發(fā)放揭開了中國5G時代的大幕,30多年前就已進入中國市場的TE在此過程中也將繼續(xù)發(fā)揮重要作用。陳家輝告訴C114,針對5G,該供應商既有全球性的技術平臺,基于這個技術平臺可以進行一些調整和定制,在兼顧性價比和成本的情況下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同時也有中國本地的研發(fā)團隊,結合在全球范圍服務客戶的經驗來進行本地化的技術方案設計,從而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同樣的,一些優(yōu)秀的本地技術方案也可用于全球其他地方。
他還談到,在前期TE就已全面投入和參與中國的5G試驗,與中國設備商及運營商一起做研發(fā)。例如它是中國移動創(chuàng)新聯(lián)盟的第一批成員單位,三年來參與了諸多關于應用及測試的探討。?
來源:C114通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