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和 Android之后,手機桌面小部件或將迎來復興?
眾所周知,iOS 和 Android,兩個移動時代的操作系統(tǒng)在歷經十多年發(fā)展后,成熟度之高已經很難再找出大的短板。但平心而論,差異化還是客觀存在的,只不過有的部分隱藏在你所看不到的地方。
如今,這兩個系統(tǒng)相似的部分,大概比它們不相似的地方還要多得多。從早期的下拉通知欄,再到現(xiàn)在的側滑返回手勢,它們在功能點上的互補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這基本都是蘋果和 Google 各自摸索,再相互借鑒出來的結果。
比如這次所說的‘桌面小部件’。
老 Android 用戶應該對小部件并不陌生。畢竟早在 2008 年,這個功能就已經存在于第一個版本的 Android 系統(tǒng)之中。
根據當時 Google 創(chuàng)建的規(guī)范,小部件被視為是‘主屏幕上的小應用’,但此時小部件并未向第三方開放,用戶只能使用 Android 系統(tǒng)預設好的,如天氣、股票和體育比賽信息等。
這種情況直到 Android 1.5 時才得以改進。借助 Google 官方發(fā)布的 SDK,第三方開發(fā)者可以在自己的應用中內置一個或多個桌面小部件,用戶也能任意將它們放在手機主屏上。
在 Android 3.1 時代,小部件開始支持動態(tài)大小調整。用戶可以手動拖拽小部件邊框,調整至合適的寬度和高度,而部件內容也會隨大小變化來顯示不同的內容。
可以說,桌面小部件是當時 Android 開放生態(tài)的一個體現(xiàn),這也讓它和嚴格控制第三方的 iOS 系統(tǒng)形成了明顯的差異化。
小部件的出現(xiàn)也催生出很多實用場景,比如 Google 自帶的日歷部件就很合適直接放在主屏,幫助用戶迅速了解接下來的待辦事項。
其次是很多人會使用的音樂播放器,用戶可以把操作面板直接放在主屏上,實現(xiàn)快速切歌的操作。
我以前還習慣將新聞信息流部件或是備忘錄‘釘’在主屏上,這樣就能在解鎖手機后掃一眼,快速瀏覽當天資訊和日程,而不必非得點開某個 app 查看。
不過,尋找好看的小部件,然后再把它放在主屏上的玩法逐漸成為過去式了,拋開那些仿 iOS 主屏的定制 UI 不談,哪怕是 Google 自己,也已經將這一功能置之腦后。
只有當你在 Android 主屏上做出雙指縮放的操作,或是長按桌面空白處,才會在彈出的菜單中看到‘小部件’的選項。可就算用戶完全不知道這一層級的操作,也絲毫不影響日常使用。
提供小部件功能的第三方應用也越來越少了,很多應用開始大幅降低部件更新的頻率,甚至不打算繼續(xù)維護下去。比如去年,音樂流媒體 Spotify 就選擇移除了 Android 端的桌面小部件,并將其整合到下拉通知欄中,還一度引發(fā)了用戶的反對。
Phonearena 也在一篇報道中吐槽說, 原本 Google 自家的新聞、備忘錄應用都提供了很好的小部件功能,但隨著應用的更新,很多新功能只有在應用內才會提供,小部件則被完全忽略:
‘我手機里安裝了 180 多個應用程序,卻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應用附帶了小部件功能?!?
不過,如今很多用戶已經習慣了小部件帶來的便利性,這個簡單而方便的東西目前看起來還是不可取代;而如果 iOS 的傳聞成真,說不定也會讓桌面部件迎來一次小小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