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較3種常見體溫計的測量原理及其優(yōu)缺點,根據亞健康的預測要求,結合智能馬桶的設計特點,采用ATmega8、DS18B20和MAX232等器件構成一種可長期采集體溫數據,自動繪制體溫曲線,跟蹤分析體溫波動趨勢,實現亞健康預測的體溫采集系統(tǒng)。見微知著地積極保健,便于及早發(fā)現和預防疾病,有利于確診及治療。
關鍵詞:健康;體溫;數據采集;DS18B20;ATmega8
1 引言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亞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亞健康狀態(tài)是人體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半數以上亞健康患者容易發(fā)展成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亞健康逐漸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判斷一個人是否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需要觀察其生理信號(如體溫)在一段時間內是否發(fā)生了不正常的變化,要求人們堅持每天做身體檢查,記錄結果并進行判斷,這樣的過程顯得很繁瑣和不方便。筆者提出“智能馬桶”的設想,將體檢裝置與馬桶結合起來。人們在如廁過程中即可被自動檢測出生理信號,并將數據傳送到計算機進行處理和判斷。
由于篇幅問題,下面僅介紹“智能馬桶”中體溫測量部分的設計。
2 常見體溫計的原理及優(yōu)缺點
2.1 水銀體溫計
水銀體溫計是利用水銀熱膨脹原理制成的。它的示值準確,穩(wěn)定性高,價格低廉,操作簡單,但容易破碎,測量時間比較長,對急重病患者、老人、嬰幼兒等使用不方便,讀數比較費事,不利于數據采集。
2.2 電子體溫計
電子體溫計的核心元件是溫度傳感器,分為分立式溫度傳感器(如熱敏電阻器和熱電偶等)和集成式溫度傳感器(如LM35、AD7416、DS18B20等)。電子體溫計由溫度傳感器檢測體溫,經轉換、放大,調整為易于處理的電信號,最后由單片機控制,并根據需要執(zhí)行相應的擴展功能。電子體溫計可直接以數字顯示溫度,讀數直觀,靈敏度高,價格適中,攜帶方便,測溫快捷。但其示值準確度受電子元件及電池供電狀況等因素的影響。
2.3 紅外輻射式體溫計
紅外輻射式體溫計是基于黑體輻射原理制成的,借助紅外溫度傳感器,測量人體發(fā)出的熱輻射能,經過一系列轉換后,得到對應的人體溫度值。紅外輻射式體溫計可以實現非接觸、無損傷測溫,但其測量結果較易受環(huán)境及人活動狀態(tài)的影響,此外,還要求規(guī)范操作,測試要在一定距離范圍內才能保證其有效性,價格較貴,難以普及。
3 體溫測量方案的選擇及系統(tǒng)構成
考慮到人的如廁時間短和體檢次數多,因此,準確、快捷、方便、可重復測量成為設計者要考慮的首要因素。設計中采用電子式體溫測量方案,觸摸式檢測手心或手背溫度,為了使用方便,工藝設計中將測溫探頭安裝在智能馬桶的扶手位置,較人性化?,F在市面上的電子體溫計都沒有數據采集口,改裝又較為不便,因此,自行設計了帶數據接口的體溫計。
3.1 主電路的選擇
測溫器件選用美國Maxim公司的DS18B20型單線接口數字溫度傳感器,一線輸出,可編程9位一12位A/D轉換精度,分辨率可達0.0625~C;有單線數字式接口,與單片機連接方便,線路簡單,可靠性高,成本低廉[2]。
人體體溫在35℃-42℃之間,要如實反映人體體溫,需要用單片機對DS18B20的測量值進行計算轉換處理,還要控制測量的數據顯示、采集、傳輸等。這里采用美國ATMEL公司的基于AVR RISC的具有MTP和ISP功能的、低功耗CMOS ATmega8型8位單片機,其CPU集成了8KB的:Flash,多次在線可編程,512B的.EEPROM和lKB的SRAM等,有利于降低成本[5]。
3.2 系統(tǒng)構成及實現
該系統(tǒng)的硬件由控制器、體溫測量部分、數碼顯示部分和采集管理部分(PC)組成??刂破鬟x用了ATmega8型單片機,測量部分采用DS18B20型溫度傳感器,數碼顯示是通過直接驅動HD44780型(標準點陣)LCD來顯示當前的人體體溫值,數據采集通過RS一232串行通信向PC傳送數據,用。MAX232型電平轉換器實現TTL與RS-232之間的電平轉換。PC主機對溫度數據進行存儲、管理與分析??梢暬藱C交互界面根據收到的體溫數據做出體溫曲線并打印,自診斷身體狀況。系統(tǒng)構成如圖1所示。
3.2.1體溫測量部分
(1)硬件構成
DS18B20由外部電源供電,通過輸出端DQ將體溫數據傳給ATmega8的PC0端口,再由ATmega8進行處理,調用相關程序,數碼顯示,同時經AT-mega8的PDO(Rx)/PD1(Tx)與PC串口通信以實現體溫數據采集。
(2)DS18B20內部設置
對人體體溫測量的精度需達到0.1℃,因而選取DS18B20精度為默認狀態(tài),即12位A/D轉換結果,分辨率為O.0625℃,轉換時間是750ms,以保證能夠精確快速測量體溫,同時配置寄存器設置為78H。
(3)DS18B20的軟件設計
ATmega8使用8MHz外部時鐘,由于DS18B20與單片機之間采用的是串行數據傳送,因而在對DS18B20進行讀寫操作時只能靠嚴格的時序脈沖信號進行,按照DS18B20的時序,嚴格遵循一線式總線協議,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系統(tǒng)能否實現智能化主要依靠數據處理程序。DS18B20的部分程序采用匯編語言設計,適當設置時隙,保證時序。
在程序設計中,準確讀取溫度是關鍵,對每組數據(9字節(jié))都進行CRC校驗。該數據先從低字節(jié)最低位開始,再以高字節(jié)最高位結尾。程序中將溫度數據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分離并單獨進行處理。
3.2.2溫度標定與精度處理
(1)溫度標定
體溫信號由DS18B20測量,將測量數據傳給ATmega8進行相應處理,存入ATmega8的。EEP-ROM,顯示并上傳給PC主機。考慮到每個DS18B20中存在系統(tǒng)誤差,因此首次使用裝置時,需對其進行校正并將測量值換算為體溫,因此需要進行溫度標定。首先將DS18B20與水銀溫度計一同放入溫水中,改變水溫并分別測定和校正,再執(zhí)行標定程序將溫度計讀數由鍵盤輸入,啟動DS18B20并自動將溫度對應的轉換值讀入ATmega8的EEPROM內存,溫度轉換值的對應值自動存儲,再執(zhí)行處理程序,計算出回歸方程的各個系數,并存儲在另一文本中,開啟使用時控制器自動調用查詢。標定出各個整數點的溫度數值以減少器件本身及外部環(huán)境帶來的非線性誤差,提高輸出準確度。
(2)精度處理
DS18B20完成對溫度的測量,以16位符號擴展的二進制補碼讀數形式提供,默認以0.0625℃/LSB形式表達,其中S為符號位。高速暫存器的字節(jié)O、l存儲數據格式如下:
溫度算法是SSSSS=0,溫度大于0℃,具體值為T=[(B&7)x256+A]x0.0625℃。
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單獨處理。為了提高測量精度,DS18B20采用12位A/D轉換方式,百分位的數據采用“四舍五入”的原則處理。這樣,溫度的顯示范圍為35.0℃-42.O℃,精度可達0.1℃,符合要求。
3.2.3采集管理(PC管理)
體溫測量和存儲后,通過串口收發(fā),將體溫數據傳送到PC主機進行分析和處理。收發(fā)數據以9600bit/s波特率傳送給PC主機。Visual C++6.O編程,得到可視化人機界面,界面采用主菜單方式,具有提供數據曲線、存儲和打印等功能。
4 亞健康預測依據及判別
人的正常體溫在37℃左右,波動范圍是36.5℃-37.3℃,每日體溫變化不超過1℃。鑒于體溫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年齡、性別、季節(jié)和晝夜變化等,加上不同個體間的差異,很難確立具體統(tǒng)一的判斷標準。大都以37℃為中心,高低呈正態(tài)分布,即使有偏離,肌體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回到37℃左右。當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或其他一些疾病的潛伏期時,肌體內部肯定會有不易察覺的先兆,可能表現為體溫波動長期異常即長時間偏高或偏低。對體溫數據進行長期記錄并繪出體溫曲線,就是為了跟蹤這種異常現象。
根據各組體溫值進行曲線擬合,經過比較,設計中采用5點3次移動平均法平滑體溫曲線,其平滑度好,速度快,且精度較高。5點3次移動平滑公式如下:
式中,Ti是平滑處理后的各點體溫值,ti是實際體溫測量值。
計算機在處理每組數據過程中,以正常人的體溫變化為依據,如果發(fā)現體溫長期偏高或偏低,或者臨界范圍附近呈上升或下降趨勢,則表示身體有異常,就會自動提醒主人去醫(yī)院檢查或就診,從某種意義上克服了點測量的局限性,可具體直觀地反映身體狀況。
圖2中的數據及曲線是設計中的1次測試結果。虛線是根據實測體溫值直線連接得到的,實線是經過平滑處理后的體溫曲線。體溫數據如表1所示。
根據體溫曲線可以直觀地看出被測者25天內的體溫變化趨勢:從第2天開始,體溫逐漸上升,但在正常范圍內,第8天到第11天的體溫變化較大,此后的十幾天里一直在37.4℃左右徘徊,遠高于37℃,這表明被測者已有連續(xù)2個星期持續(xù)體溫偏高即處于低熱狀態(tài),而且曲線走勢趨于穩(wěn)定,以后還有可能繼續(xù)下去,這就說明身體有問題。據相關醫(yī)學資料可知,被測者(男)極有可能有結核病或炎癥等疾病。當然也可以根據需要,一天內采集多次,做出更精確的記錄和體溫曲線。下一步是繼續(xù)完善程序,平滑曲線,結合醫(yī)學的相關指標,增強判據,提高系統(tǒng)的可靠性。
還可以根據需要,幾天內每天多次采樣,做出更精確的記錄和體溫曲線,觀察體溫變化,比較上、下午體溫。人的正常體溫一般下午比上午高0.17℃(腋窩溫),還可看體溫變化是否超過1℃,如果多次超過1℃則視為不正常。亞健康的一種明顯癥狀是體溫異常,下午的體溫常在36℃~38℃,這些可作為輔助手段,通過測得的體溫曲線容易判斷。
5 結束語
筆者設計的智能馬桶可以實現對亞健康的自動預測。較之一年一次的體檢,偶爾的檢查,被動地預防疾病,防患于未然的積極保健意識顯然更具有實際意義。而與計算機互連,以整合信息并控制,亦是家電信息化的必然趨勢;健康儀器借助于計算機分析處理數據,在一定期間的跟蹤觀測更具客觀性。存儲的數據或打印的曲線又可為醫(yī)生進一步確診提供詳細憑據,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隨著家用電器逐步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智能馬桶將會逐步進入日常生活,成為人們關注自身健康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