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圖標準:
原理圖設計基本要求:清晰,準確,規(guī)范,易讀。具體要求如下:
1. 原理圖文件的命名規(guī)則,原理圖文件的文件名遵循以下原則:
(項目名稱)(版本號)(_)(本圖完成日期)。如:N21V1.0_071112。
2. 各功能塊布局要合理,整份原理圖需布局均衡。避免有些地方很擠,而有些地方又很松,同 設計同等道理。
3. 盡量將各功能部分模塊化(如功放,RADIO,E.VOL,SUB-WOOFER 等),以便于同類機型資源共享,各功能模塊界線需清晰。
4. 元件庫中應將元件的所有管腳標識出來,不得有遺漏或者超出,如果元件有未用的空腳,用NC表示并且顯示在元件上,所有的電源和地均應顯示在元件上。保證原理圖中的元件與封裝的引腳編號、數(shù)量完全一致。
5. 接插口(如電源/喇叭插座, AUX IN, RCA OUTPUT, KB/CD SERVO 接口等)盡量分布在圖紙的四周圍,示意出實際接口外形及每一管腳的功能。
6. 可調元件(如電位器),切換開關等對應的功能需標識清楚。
7. 每一部件(如TUNER,IC 等)電源的去耦電阻/電容需置于對應腳的就近處。
8. 濾波器件(如高/低頻濾波電容,電感)需置于作用部位的就近處。
9. 在板上擺放位置有特殊要求的元件、布線有特殊要求的網絡和比較重要的控制或信號線,需加標注,標明流向及功能。
10. CPU 為整機的控制中心,接口線最多。故CPU周邊需留多一些空間進行布線及相關標注,而不至于顯得過分擁擠。
11. CPU 的設置二極管(如AREA1/AREA2, CLOCK1/CLOCK2等)需于旁邊做一表格進行對應設置的說明。
12. 重要器件(如接插座,IC, TUNER 等)外框用粗體線(統(tǒng)一 0.5mm)
13. 用于標識的文字類型需統(tǒng)一,文字高度可分為幾種(重要器件如接插座,IC, TUNER 等可用大些的字,其它可統(tǒng)一用小些的)。
14. 元件標號按照以下標準統(tǒng)一標注:
l 電容,排容的位號統(tǒng)一為:C;
l 電阻位號統(tǒng)一為:R,排阻位號為RP;
l 磁珠,電感位號統(tǒng)一為:L;
l 連接器位號統(tǒng)一為:CN ;
l ESD防靜電器件和一些芯片位號統(tǒng)一為:U;
l 壓敏電阻位號統(tǒng)一為:VR;
l 二極管,LED燈位號統(tǒng)一為:D;
l 三極管位號統(tǒng)一為:Q;
l MIC位號統(tǒng)一為:M;
l EMI Filter的位號統(tǒng)一為:E;
l 鍵盤上的按鍵在原理圖中位號統(tǒng)一為:SW;
l 晶振的位號統(tǒng)一為:OSC;
l SAW Filter 的位號統(tǒng)一為:F;
l 在原理圖第一頁同類型器件位號以101開始,第二頁以201開始,依次類推。
15. 元件參數(shù)/數(shù)值務求準確標識。特別留意功率電阻一定需標明功率值,高耐壓的濾波電容需標明耐壓值,高精度的元件標明精度。
16. 每張原理圖都需有公司的標準圖框,并標明對應圖紙的功能,文件名,制圖人名/確認人名,日期,版本號。
17. 設計初始階段工程師完成原理圖設計并自我審查合格后,需提交給項目主管進行再審核,直到合格后才能開始進行 設計。
18. 原理圖應與圖保持一致。對分布參數(shù)敏感的元件(如濾波電容,時鐘阻尼電阻,高頻濾波的磁珠/電感等)的標稱值進行核對優(yōu)化,如有變更及時更新原理圖和BOM,由 Layout 時重排標號信息更新原理圖和BOM,生成的BOM文件中,元器件明細表中不允許出現(xiàn)無型號的器件。相同型號的器件不允許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如4.7K的電阻只能用4.7K表示,不允許采用4K7,4.7k等表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