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Multisim 10仿真軟件對共射投放大電路進行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和仿真。運用直流工作點對靜態(tài)工作點進行了分析和設定;利用波特圖示儀分析了電路的頻率特性;對電壓增益、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進行了仿真測試,測試結果和理論計算值基本一致。研究表明,Mult isim 10仿真軟件具有強大的設計和仿真分析功能,可以縮短設計周期,保障操作安全,方便調試、節(jié)省成本和提高設計質量等。
關鍵詞:靜態(tài)工作點;放大器;仿真;頻率特性;Multisim 10
在電子技術發(fā)展歷程中,電子產品向集成化、數(shù)字化、微型化和低功耗方向進行發(fā)展,EDA(Electronic DesignAutomation)技術逐漸日趨完善。電類專業(yè)的學生可以運用EDA技術進行電子電路設計和測試。EDA技術具有效率高,周期短,應用范圍廣等優(yōu)點,已成為當今電子設計的主流方法和趨勢。在眾多電子電路仿真軟件中,Multisim以其界面友好、功能強大、直觀、簡單等優(yōu)點面倍受高校電類專業(yè)師生和工程技術人員的青睞。
文中以模擬電子技術中的共射極放大電路為例,介紹了采用Multisim仿真軟件分析靜態(tài)工作點的設置與波形失真的原因,如何利用仿真軟件測試電路的交流參數(shù),分析電路參數(shù)對電路頻率特性的影響,使摸擬電子技術學習更加形象、靈活,更貼近工程實際,達到幫助理解電路原理,提高分析能力的目的。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電子設計專業(yè)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結果與分析
在Multisim 10軟件中,元件庫欄中選擇元件拖曳剄工作區(qū)適當位置,修改元件參數(shù)。其中,信號源采用(f=1 kHz,V=10 mV)正弦波、直流電源(+12 V)、三極管(2N2222A)、電解電容、電阻、電位器按照電路原理進行布局設計,用導線連接各元器件。根據(jù)測試需要設置不同顏色導線區(qū)別測試結果,接入輸入、輸出、管壓降電壓表進行測量放大倍數(shù)和VCE,示波器測量輸入輸出波形,電路如圖1所示。
1.1 靜態(tài)工作點分析
在半導體三極管放大器中,為了獲得最大不失真的輸出電壓,靜態(tài)工作點應選擇輸出特性曲線上交流負載線的中點。若工作點選得過高,易引起飽和失真,而選得過低,又易引起截止失真。在測試中如果VCEQ<0.4 V,此時三極管進入飽和;如果VCEQ≈12 V,此時三極管進入截止狀態(tài)。調節(jié)RP可改變三投管的工作狀態(tài),本設計中調節(jié)RP使VCEQ=5.88 V,可見三極管工作在放大狀態(tài),利用軟件對電路進行直流工作點分析(包括三極管各電極電壓和電流),得到如圖2所示的仿真結果。
1.2 交流分析
1.2.1 輸出波形及增益
在設定的工作點情況下,輸入(f=1 kHz,V=10 mV)正弦波,通過虛擬示波器觀測輸入輸出波形如圖3所示。圖中可看出輸出信號已得到放大,通過輸入輸出交流電壓表得Vi=10 mV、Vo=296.627 mV,電壓增益為:Av=Vo/Vi≈-29.66。利用
經計算可得電壓增益為-30.45,與仿真結果基本接近。
1.2.2 非線性失真
通過改變偏置電阻RP的阻值改變放大電路的偏置電壓,獲得不同的Q點。改變RP來設置偏高和偏低的靜態(tài)工作點,觀察飽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波形。
1)當RP=21 kΩ時,從圖4可以看出輸出特性曲線底端出現(xiàn)了失真,這種失真為飽和失真,輸入輸出波形及管壓降VCEQ值如圖4所示。
2)當RP=100 kΩ時,從圖5可以看出輸出特性曲線頂端出現(xiàn)了失真,這種失真為截止失真,輸入輸出波形及管壓降VCEQ值如圖5所示。
1.2.3 頻率特性分析
通過對電路的交流分析,可以得出電路的頻率特性曲線(包括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如圖6所示。測量出中頻段的增益為29.522 dB,高低端-3 dB處上限截止頻率fH=17.92 MHz,下限截止頻率fL=45.86 Hz,可得通頻帶B=fH-fL≈17.92MHz。
旁路電容、耦合電容對上下限頻率的影響,可以通過仿真的手段驗證其影響程度。將C1由10μF減小到1μF,其他參數(shù)不變,可測得下限頻率為63.3 Hz,上限頻率為18.43MHz;同理將C2由10μF減小到1μF,其他參數(shù)不變,可測得下限頻率為52.35 Hz、上限頻率為17.56 MHz;將旁路電容C3由47μF減小到1μF,其他參數(shù)不變,可測得下限頻率為2.12 kHz,上限頻率為18.43 MHz。以上結果顯示,低頻特性主要受到旁路電容的影響,這跟教材中的結論是一致的。
1.2.4 輸入電阻分析
利用Multisim 10軟件根據(jù)圖1更改為輸入電阻測量電路,在放大器的輸入回路接虛擬電壓表和電流表,根據(jù)測量值可求出輸入電阻。測量圖和測量結果如圖7所示。
根據(jù)測量結果計算輸入電阻為:Ri=Vi/Ii=9.154/1.693=5.406 969 9kΩ。
1.2.5 輸出電阻分析
輸出電阻RO的大小表征電路帶負載能力的大小。輸出電阻越小,帶負載能力越強。用傳統(tǒng)方法測量放大器的開路電壓VO=512.871 mV和負載電阻上的電壓VOL=271.613 mV,再利用RO=(VO-VOL)RL/VOL計算輸出電阻RO=4.530 032 8 kΩ。而采用外加激勵法測量輸出電阻仿真電路圖8所示。
根據(jù)測量結果計算輸出電阻為:RO=VO/IO=999.996/220.756=4.529 767 5kΩ,計算結果跟傳統(tǒng)測量方法基本一樣。
2 結束語
文中利用Multisim 10仿真軟件完成共射極放大器的設計及仿真,整個過程簡單、靈活、直觀、貼近工程實際,容易理解電路的原理以及提高了工程設計和分析的能力。利用直流工作點分析共射放大器的靜態(tài)工作點;利用參數(shù)掃描分析電路參數(shù)對輸出波形的影響,觀察不同的非線性失真;利用波特圖示儀觀察幅頻和相頻特性;最后對電路的輸入輸出電阻等指標進行了仿真測試,對比測試結果得知,理論計算值與測量值基本吻合。采用Multisim仿真軟件分析和設計電子電路,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析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