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智算一體化:英特爾重塑網絡與邊緣智能新生態(tài)
9月24日,英特爾以“賦能通智算原力 塑造數字芯未來”為主題,在2025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上成功舉辦了一場深度技術專題論壇。
這不僅是一場產品與技術方案的集中展示,更是英特爾對其在網絡與邊緣計算領域長期戰(zhàn)略的一次系統性闡釋:面對萬物互聯與智能泛在的時代浪潮,英特爾正以其深厚的芯片設計能力、全棧軟件優(yōu)化,以及廣泛的生態(tài)合作,推動著通感智算一體化架構的落地,為產業(yè)數字化升級注入強勁的“芯”動力。
算力基石:雙芯片戰(zhàn)略破解邊緣效能瓶頸
“在邊緣場景,用CPU承載AI算力要比GPU更經濟高效,”英特爾中國網絡與邊緣事業(yè)部客戶支持經理吳菁華的開場發(fā)言,直指行業(yè)痛點。他揭曉的兩大核心芯片——至強6系統集成芯片(SoC)與Atom P6000處理器,成為了本次論壇的首個焦點。
圖:英特爾中國網絡與邊緣事業(yè)部客戶支持經理吳菁華
據介紹,至強6系統集成芯片(SoC)作為英特爾2025-2026年重點落地產品,以“三高三低”的特性重新定義了邊緣算力標準——集成了vRAN加速器、媒體轉碼加速器等多元組件,使TCO成本顯著降低;采用Intel 3制程工藝,每瓦性能提升70%;通過AVX與AMX指令集組合,AI RAN性能較上一代提升3.2倍,無需獨立加速器即可支撐7B/8B參數大模型推理。
“這顆芯片重新定義了‘通用算力+專用加速’的融合范式,”英特爾中國網絡與邊緣事業(yè)部高級工程師馬建偉補充道,在vRAN領域,借助vRAN Boost技術可實現2.4倍容量提升,QAT加速器保障了空口數據加密安全;在媒體領域,14.25倍的轉碼性能功耗比提升,讓體育直播實現了近實時傳輸;在企業(yè)網絡中,通過集成DSA加速器與交換模塊,可以整合CDN網關、負載均衡等多設備功能。
可以說,從承載通用邊緣計算的服務器,到集成vRAN Boost和AI能力的5G/6G基站(通感站),再到需要高效媒體處理的視頻直播、云游戲、CDN節(jié)點,以及企業(yè)級的SD-WAN網關、防火墻、VPN設備等,英特爾至強6 SoC憑借其“一芯多能”的特性,正在成為構建融合型邊緣平臺的首選。
圖:英特爾中國網絡與邊緣事業(yè)部高級工程師馬建偉
作為英特爾的另一款核心芯片,Atom P6000處理器則瞄準了能效敏感型場景。據悉,24核Gracemont能效核設計,可使功耗控制在數十瓦;集成20個50G網口與1.2T交換模塊,配合KVT/DSA加速器,在路由器控制面、基站層三處理等場景已實現量產落地。據馬建偉透露,該芯片在下一代防火墻場景中性能較P5000提升了1.4倍,每瓦性能較Ice Lake-D提升了1.3倍,成為了邊緣輕量化部署的理想選擇。
網絡升級:以太網控制器與AI套件共筑安全屏障
網絡是連接云、邊、端的血脈,英特爾中國網絡與邊緣事業(yè)部以太網產品市場經理蔡細明在論壇現場介紹了新一代以太網控制器E830和E610。
其中,E830支持高達200G吞吐量,端口可靈活配置(如200G可拆分為多個25G/100G端口),并引入了高精度時鐘同步(PTM/Timing)功能,對于低空經濟中的無人機編隊、大型直播現場切換、分布式數據中心協同等對時間同步要求極高的場景至關重要;而E610則主打萬兆電口市場,在保持強大功能(虛擬化、管理等)的同時,功耗大幅降低(雙口萬兆功耗僅4.47瓦),成本優(yōu)勢明顯。這兩款以太網控制器,均強化了以硬件可信根(RoT)為核心的安全體系。
圖:英特爾中國網絡與邊緣事業(yè)部以太網產品市場經理蔡細明
中國聯通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黃蓉,則從運營商視角分享了無線網絡AI的實踐與思考。她指出,AI與5G/6G的融合正從提升網絡自動化(AI for Net)向利用網絡資源賦能AI業(yè)務(Net for AI)演進。她強調了在基站側引入適度AI能力(小模型、專用模型)對于實現實時閉環(huán)控制的重要性,并認為未來網絡基礎設施應是“連接+計算+智能”的一體化供給。這與英特爾通過至強6 SoC的AMX能力和NAAL開發(fā)套件,推動AI能力在邊緣側落地的思路不謀而合。
圖:中國聯通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黃蓉
如果說網絡是數據動脈,那么AI就是賦予網絡智能的“神經”。英特爾中國網絡與邊緣事業(yè)部資深軟件研發(fā)經理張鑫分享了專為網絡邊緣AI場景打造的開發(fā)套件(Network AI Acceleration Library,NAAL)。該套件針對網絡AI模型通常規(guī)模小、推理時延要求極高(微秒/納秒級)的特點進行了深度優(yōu)化——移除傳統AI框架的運行時層,直接在算子級優(yōu)化,配合PyTorch/TensorFlow模型轉換工具,可將模型轉為C++執(zhí)行格式。基于至強6的AMX指令集,該套件在UE波束管理場景實現了2.7倍性能提升,在負載均衡場景將處理時延壓縮至200微秒以內。
圖:英特爾中國網絡與邊緣事業(yè)部資深軟件研發(fā)經理張鑫
場景賦能:媒體處理與vRAN加速開啟效能革命
然而,理論的最終價值還是要體現在應用落地方面。為此,英特爾中國網絡與邊緣事業(yè)部平臺解決方案架構師董春生在論壇現場展示了至強6 SoC的媒體加速器如何變革視頻應用,即在云電腦(VDI)場景中,將編碼任務從CPU卸載至媒體加速器,可使虛擬機密度提升28%;在直播、點播、CDN轉碼中,能夠實現高達40路1080P30幀的實時轉碼能力,使轉碼每瓦性能提升14倍。
圖:英特爾中國網絡與邊緣事業(yè)部平臺解決方案架構師董春生
隨后,上海網仕科技副總裁吳子濤帶來了落地實證,他分享了基于英特爾架構的AI視頻生產平臺實踐。例如,基于英特爾平臺的AI視頻生產系統,在卡塔爾世界杯直播中實現30-50%碼率節(jié)省,為咪咕完成500小時4K超分處理,東方明珠的內容生產效率因此提升40%。
圖:上海網仕科技副總裁吳子濤
除了媒體視頻,英特爾在無線通信領域的突破同樣顯著。英特爾中國網絡與邊緣事業(yè)部無線產品市場經理婁淵志圍繞“英特爾至強6vRAN加速技術與FlexRAN參考軟件”,詳細解讀了至強6 SoC的vRAN加速技術。
據悉,新一代至強6 SoC不僅繼承了上一代集成的vRAN Boost加速器(采用Intel 3工藝,性能功耗比進一步提升),還引入了針對5G信號處理優(yōu)化的5G-SI指令集和AMX指令,使得基帶處理效率倍增。而配套的FlexRAN參考軟件經過近10年迭代,不僅支持4G/5G雙模,還具備高可擴展性、穩(wěn)定性和前向兼容性,目前已服務近200家客戶,助力運營商和設備商構建開放、虛擬化、智能化的無線網絡。
圖:英特爾中國網絡與邊緣事業(yè)部無線產品市場經理婁淵志
生態(tài)共贏:構建通感智算的未來圖景
整場論壇清晰地勾勒出英特爾在網絡與邊緣領域的戰(zhàn)略圖譜:以至強6 SoC和Atom P6000為算力基石,以高性能以太網控制器構建高速互聯網絡,以網絡AI開發(fā)套件注入智能,以FlexRAN和媒體解決方案驅動垂直行業(yè)應用創(chuàng)新。這是一個覆蓋硬件、軟件、平臺、生態(tài)的全棧式方案。
技術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生態(tài)合作方能共贏。英特爾正攜手運營商(如中國聯通)、行業(yè)伙伴(如上海網仕科技)以及廣大開發(fā)者,共同探索基于統一平臺構建更高效、更智能未來網絡的新路徑。在邁向6G和更廣闊物聯網世界的征程中,通感智算一體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英特爾憑借其在計算、網絡、AI領域的深厚積累與持續(xù)創(chuàng)新,正全力驅動網絡與邊緣的智能化升級,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fā)展塑造一個更加強勁、高效、開放的“數字芯未來”。
圖:嘉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