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正在迅速席卷整個電子行業(yè)。這些速度更快、帶寬更高的網絡為消費者和企業(yè)帶來了廣泛的好處,但它們需要硬件方面做出重大改變。在這些必要的改變中,5G 電磁干擾 (EMI) 屏蔽是電子工程師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
對可靠 EMI 屏蔽的需求并不新鮮。然而,5G 帶來了新的障礙,引發(fā)了一波創(chuàng)新浪潮,開發(fā)人員開始著手解決這些障礙。
緊湊型 EMI 屏蔽
5G 網絡和 EMI 屏蔽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是 5G 的高頻率。較高頻段(尤其是毫米波)的波長在 1 到 10 毫米之間,因此容量和吞吐量更高,但范圍更短。因此,它們依賴于小型基站的分布式網絡,而不是大型集中式塔,需要較小的 EMI 屏蔽。
在更小的外形尺寸內提供足夠的屏蔽是一項挑戰(zhàn)。在更小的空間內處理超高頻信號也使過熱問題變得更加突出,但用于散熱器的空間卻更少。
這一挑戰(zhàn)導致緊湊型屏蔽和熱管理設計激增。隨著法拉第籠和散熱器變得不可行,人們開始重新考慮屏蔽材料。導熱凝膠和鋁等輕質合金為大型傳統(tǒng)材料提供了有效的替代品。
更小的開口
同樣,5G EMI 屏蔽必須考慮設備上的任何開放孔徑。波長越短,射頻信號通過非導電或開放區(qū)域泄漏的風險就越大。雖然這些孔徑通??梢员苊猓潆姸丝诨蚶鋮s通風口卻是一個問題。
更好的內部熱管理有助于減少對冷卻開口的需求。使用電池或能量收集系統(tǒng)代替有線電源連接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因為這樣就無需使用電纜端口。
此解決方案非常適合工業(yè) 4.0 應用,而工業(yè) 4.0 應用恰好是當今5G 最大的用例之一。設計設備時放棄使用充電線,采用封閉系統(tǒng),可滿足這一需求,同時降低開放式充電端口的 EMI 風險。
環(huán)境屏蔽
隨著 5G 的發(fā)展,它將推動更廣泛的物聯(lián)網應用。因此,5G 設備必須應對具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境條件,除了 EMI 之外,還需要防熱、防濕、防水和防塵。
傳統(tǒng)的屏蔽技術和材料可以有效抵御 EMI,但無法抵御環(huán)境危害。設備設計人員可以實施單獨的 EMI 屏蔽和環(huán)境保護,但這會使產品變得笨重而復雜。
更好的選擇是在一個外殼中提供兩種防護。金屬嵌入硅膠是這種應用的理想材料,因為它可以防水和耐極端溫度,同時阻擋 EMI。如果屏蔽需要更高的導電性,那么銀等耐腐蝕金屬比更傳統(tǒng)的銅更可靠,因為銀更耐氧化,導電性也更好。鍍銀銅在高彈性和成本效益之間提供了有效的中間地帶。
柔性屏蔽
5G EMI 屏蔽的另一項創(chuàng)新是柔性屏蔽的日益突出。隨著 5G 提出了對更小、更環(huán)保的保護的需求,剛性金屬籠很快就會過時。柔性織物、泡沫和環(huán)氧樹脂替代品正在取代它們。使用環(huán)氧樹脂或泡沫可以使屏蔽在受保護的組件周圍形成完整的密封。
對于采用系統(tǒng)級封裝 (SiP) 設計而非更流行的片上系統(tǒng) (SoC) 的設備而言,柔性屏蔽尤其有利。雖然 SoC 性能更佳,但 SiP 的設計靈活性更高,適合使用 5G 網絡的移動設備。然而,它們也需要對單個組件進行更多劃分,因此柔性屏蔽更受歡迎。
熱管理創(chuàng)新
5G 還帶來了更多的 EMI 屏蔽熱管理問題。5G 基礎設施和設備在更小的封裝中同時處理更多數據,導致溫度更高。這一障礙促成了幾項重要的熱管理創(chuàng)新。
相變材料 (PCM) 提供被動冷卻,比主動系統(tǒng)或傳統(tǒng)散熱器占用更少的空間和能源。然而,它們之前的導電性不足以在電子冷卻應用中發(fā)揮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通過在 PCM 中添加更多導電材料,其功效顯著提高,使其適用于手機或物聯(lián)網設備等 5G 應用。
改變 5G 設備的運行方式也能有所幫助。與 4G 不同,5G不需要持續(xù)傳輸,從而降低功耗。將 5G 基站和物聯(lián)網設備設計為在不發(fā)送數據時默認進入睡眠模式將降低其能耗,從而減少產生的熱量。
5G 設備需要完整的 EMI 屏蔽,以確保它們始終正常運行。雖然這可能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但它為廣泛的技術改進鋪平了道路。因此,開發(fā)更具彈性、更靈活、更有效的 EMI 屏蔽可以使整個電子行業(yè)受益,而不僅僅是 5G 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