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傳感器的檢測方法方式分為直接法、間接法和聯(lián)合法三大類,按測量方法分為:微差法、偏置和零位測量;按測量精度分類:等精度和不等精度的測量;根據(jù)變化情況分有:動態(tài),靜力測量;按敏感元件與被測介質接觸與否的分類有:接觸和非接觸測量等。詳如:
1)直接測量。
采用傳感儀表進行測量時,對儀器的讀數(shù)無需任何運算,即可直接表示所需的測量結果,稱之為直接測量。比如,用磁電式安培計測量電路的電流,鍋爐壓力用彈簧管壓力表等都可以直接測量。直測的優(yōu)點在于測量過程簡單、快速,但其缺點是精度較低,在工程上普遍采用。
2)間接測量。
有些被測量不能或不便于直接測量,這就要求使用儀器測量時,先測量數(shù)個與被測物理量有確定函數(shù)關系的量,再把測量值代入函數(shù)關系式,經計算得到所需要的結果,這種方法叫做間接測量。舉例來說,若要以kg/m3計算一個長方體的密度ρ,很顯然不能直接得到具有該單位的數(shù)值,但可以先測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即a、b、c(單位為m)及其質量m(單位為kg),然后求密度。
3)間接測量的測量數(shù)量大于直接測量所需量,且計算過程復雜,造成誤差的因素較多,但是,若對誤差進行分析,并選擇最優(yōu)測量方法,在較理想條件下進行間接測量;在某些情況下,測量結果的準確度并不必然降低,甚至可以獲得更高的精度。對于不方便直接測量或缺少直接測量手段的場合,通常采用間接測量。
4)綜合測量。
當使用傳感器儀表進行測量時,要獲得被測的物理量必須通過求解聯(lián)立方程組來獲得最終的結果,這種測量稱為組合測量。為了得到一組聯(lián)立方程所需的數(shù)據(jù),通常需要改變試驗條件,以便得到一組測量數(shù)據(jù)。聯(lián)合測量是一種特殊的精密測量方法,操作步驟比較復雜,耗時較長,一般適合于科學實驗或特殊場合。
應變片式壓力傳感器檢測電路
應變式壓力傳感器檢測電路及其測壓原理傳統(tǒng)的應變式壓力傳感器檢測電路.凡是應變片,貼在受力的彈性體上,R。、Ri和R‘是固定電阻,共同構成檢測電路(惠斯登電橋)的四個臂。VCC1為供橋工作電源電壓。其工作原理是,當彈性體受到拉力或壓力時,貼在其上的工作應變片電阻值改變,因而引起檢測橋輸出電壓變化。通過測量檢測橋的輸出電壓就可知彈性體受力情況如何。
應變片式壓力傳感器電橋電壓電路
電橋電壓電路中若A端加正電壓,C端加負電壓,則D端可得正輸出電壓,而B端可得負輸出電壓。由于輸出電壓與電橋電壓成正比,所以,若增加電橋電壓,放大電路本身長的漂移增大,受應變片允許功耗的限制。因此,電橋電壓以不超過6V為宜。電橋平衡電路通?;菟沟请姌蛑?,由于常這個數(shù)值有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偏差,故在沒有加壓力的狀態(tài)下就有輸出電壓存在,通左右。采用上圖所示的簡單電路,即可進行零位調整,但這樣會影響溫度特性,所以必須用壓力校正裝置和恒溫槽等以保證正確的特性。
應變片式壓力傳感器變換電路
應變片式壓力傳感器由于用途和壓力量程等的差異,故銷售產品有各種各樣的結構。例如,隔膜型構造的產品,感受壓力的膜片上粘貼應變片,檢測壓力使阻值發(fā)生變化。實際壓力傳感器是由應變片連成的惠斯登電橋,其中加入了各種補償電阻。R1-R4是應變片電阻,通常為350調整電橋平衡電阻,它是零位溫度特性的補償電阻,通常小于1。為補償靈敏度溫度特加入的。為調整額定輸出的電阻,通常為數(shù)K。為輸入電阻值調整用壓力傳感器進行測量和控制壓力,電橋的輸出電壓僅為MV級,難以直接使用,需設計一個信號調理電路對傳感器信號進行處理放大。信號處理放大電路如圖形控制所示。
應變片式壓力傳感器放大電路
采用上述輸出電壓靈敏度為出電壓)為:壓力傳感器,且電橋電壓為5V,此時放大電路的輸入電壓(即電橋輸如周圍環(huán)境溫度變化算成漂移為。通過選擇時,使輸出電壓和的變化控制在額定輸出以內,則容許放大電路的輸入換的失調電壓溫度系數(shù)的一致性,這個數(shù)值是比較容易實現(xiàn)的。若輸出電壓為5V,則增益可600倍。為使輸出級和零位調整電路的漂移影響變小,則必須使初級分擔的增益增大。應變片式壓力傳感器放大電路的實例。在檢測壓力時,因負壓為,所以,根據(jù)使用目的,也可以使用單一電另外,若在輸出級的后面附加電壓/電流轉換電路,還可以制4-20MA的電流傳輸型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