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春佳節(jié)之際,歐洲在芯片領域又有大動作。
當地時間1月24日,歐洲議會產業(yè)暨能源委員會(Industry and Energy Committee)以67票贊成、僅1票反對的壓倒性決議,通過了《歐洲芯片法案》(簡稱EU Chips Act)草案及議會各黨團提出的修正案。
這意味著,已經討論近一年的《歐洲芯片法案》即將完成立法。
01
對于這一法案,歐盟寄予厚望。
歐盟認為,歐洲在半導體的特定領域具備優(yōu)勢,比如電力電子元件、射頻和模擬器件、傳感器和微控制器的設計(這些器件廣泛應用于汽車和制造業(yè))。與此同時,在運營大型芯片制造廠所需的材料和設備方面,歐洲也處于非常有利的位置。
但是,歐洲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總體份額僅為10%,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第三國供應商。根據歐盟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上,歐盟在設備制造領域的市場份額為23%,在原材料/硅片領域占14%,在芯片設計領域占8%,在IP/電子設計領域僅占2%。
考慮到需求的快速增長、供應鏈進一步中斷的可能性,以及地緣政治的緊張,歐盟認為,必須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建立有效機制,在全球產業(yè)鏈中確立更大的領導地位,以確保供應安全。
由此,《歐洲芯片法案》應運而生。
按照計劃,歐盟將投入超過450億歐元公共和私有資金,用于支持歐盟的芯片制造、試點項目和初創(chuàng)企業(yè)。其中,110億歐元將用于加強現有的研究、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以確保部署先進的半導體工具以及用于原型設計、測試的試驗生產線等。
同時,歐盟希望到2030年在全球半導體市占率能從目前的10%提高到20%,從而降低對亞洲和美國的依賴。
歐盟指出,該法案將改變歐洲的全球競爭力。在短期內,它將使歐盟能夠預測并避免供應鏈中斷,從而提高對未來危機的抵御能力;從中期看,它將有助于幫助歐盟成為芯片戰(zhàn)略市場的領軍者。
02
事實上,這一法案是歐盟醞釀已久的雄心,于2022年2月8日首次披露。
根據最新的《歐洲芯片法案》草案及修正案內容顯示,其芯片戰(zhàn)略主要圍繞五大目標:
? 強化歐盟在研究和技術層面的領導地位;
? 建立并強化歐盟在先進、節(jié)能和安全芯片設計、制造和封裝方面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將其轉化為商業(yè)產品;
? 建立一個適當的框架,到2030年大幅提高芯片生產能力(在全球半導體產能中的份額提高到20%),減少對外依賴;
? 解決嚴重的技能短缺問題,吸引創(chuàng)新人才并支持熟練勞動力的培養(yǎng);
? 加深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過的《歐洲芯片法案》內容,除了促進半導體研發(fā)創(chuàng)新、設置供應鏈危機早期預警指標等,還有關于第三方合作的條文。
相關條文規(guī)定,執(zhí)委會代表歐盟,應尋求與理念相近的戰(zhàn)略伙伴合作,例如擁有半導體產業(yè)優(yōu)勢的美國、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通過“芯片外交倡議”以強化供應安全、應對斷鏈,并涵蓋芯片原料及第三國出口管制等領域的對話協調。
該條款要求歐盟建立“芯片外交”機制,并與合作伙伴建立投資和貿易協定或其他外交措施,以強化交往關系來確保芯片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直接納入中國臺灣的歐盟法案相當罕見。
按照議程,《歐洲芯片法案》草案及修正案的下一步是2月13日-16日歐洲議會在史特拉斯堡的全體大會期間進行黨團協商。屆時,若無提案要求交付全體表決,議會將就整套法案與角色類似“上議院”的歐盟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也就是會員國代表們進行協商,兩機構取得共識后將正式完成立法。
雖然《歐洲芯片法案》提出的計劃頗具雄心,但該法案在實施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諸多挑戰(zhàn)和限制。未來,歐盟能否推動這一法案完全落地,并以此來壯大本土半導體產業(yè),仍有待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