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06億輛,其中汽車3.10億輛,新能源汽車1001萬輛;機動車駕駛人4.92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54億人。2022年上半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1657萬輛,新領證駕駛人1103萬人。而近些年多地也出現了停車機器人的身影,減少了停車時間,同樣的面積,通過間隙的減少利用率自然就高了起來,智能停車機器人的加入,勢必影響未來停車的規(guī)劃建設,大家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開進指定停車點,再按一下存車鈕,車就自動停到車庫去了,都不用親自找車位了,很方便!”這是體驗過智能機器人幫忙停車的車主的原話。
有了雙層升降式智能停車機器人之后,那么一切都可以有所轉變,這也是優(yōu)勢所在:首先,停車場利用率得到了大大提升,讓人們尋找停車位更加輕松起來。尤其是一些小區(qū),停車資源的提升,緩解了停車位壓力。上下雙層的停車位,相當于將原來的停車位數量增加了一倍。其次就是停車不再是考驗司機的難題,因為雙層升降式智能停車機器人可以實現自動停車,智能停車,讓汽車更便捷,更精準的停到指定的位置,降低新手司機的停車時間。然后,因為停車都是機器人操作,因此車輛停放不會造成磕碰的情況,減小了事故的出現,也不會造成擁堵的情況,如此諸多優(yōu)點,令人們滿意。
如今,隨著設計、工藝、材料、信息等技術快速進步,一些企業(yè)研發(fā)推出了國際領先的智能停車庫,得到各方青睞。由于城市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因此,在未來停車場的建設過程中,自動停車機器人智能化車庫利用土地增加停車泊位供給的有效方式將越來越重要,也會越來越多。
青島龍山人防停車場由華通集團所屬華通靜態(tài)交通公司承建,總投資1.17億元,規(guī)劃256個車位,其中包含52個智能立體停車位。經過6個月的緊張建設,龍山人防停車場提前1個月投入使用,是青島市停車設施建設三年行動中首個按期投用的項目,將有助于緩解江蘇路交通壓力、緩解青大附院周邊區(qū)域老舊小區(qū)停車難、交通難問題,同時也為歷史城區(qū)保護更新工作及周邊產業(yè)落地提供有力承載,為游客和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和停車服務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把車停到車庫門口,下車即可,然后人工智能停車機器人就會自動把車送到車庫內相應的位置。記者看到不同的車輛在車庫內整齊擺放,由于人不進入車輛停放區(qū),車的擺放比較密集。
從外觀上看,停車機器人類似一塊面板,它可以自動行駛到車底,將車輛平穩(wěn)托起,并根據系統智能運算,結合車輛體積等數據,將車輛自動搬運到最適合的地點,優(yōu)化停車空間,車主無需駛入車庫,操作均由機器人完成。此外,機器人背后還有一整套全流程的智能系統,覆蓋存車、入庫、導航、取車、支付等多個環(huán)節(jié)。
何謂“智慧城市”?智能化城市有宏觀層面,城市總體資源配置是否合理,尤其是基礎設施能否合理滿足市民的需要,如交通設計能夠根據人流需要合理考慮;二是微觀層面,智能城市下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便利、高效、安全、環(huán)保等基礎設施是否能夠合理滿足市民的需要,以及在智能停車加速普及的趨勢下,智能城市中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適的停車環(huán)境。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武漢智象機器人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吳華意教授稱這兩個停車庫為真正的“智能”立體停車庫。吳華意教授說,此前,市面上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立體停車庫。準確地說,之前的系統只能稱之為“自動立體停車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