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早些時候的 CES 消費電子展上,索尼吸引了很大的關注。因為索尼推出了概念車,但它不是真正的汽車,只是索尼的發(fā)展愿景 。當時的索尼似乎對制造自己的電動汽車并不感興趣。然而,就在一年之后,索尼推出了全新 SUV 概念車 Vision S,并宣布準備直接進軍汽車業(yè)務。索尼和本田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今年建立一家合資企業(yè),共同開發(fā)電動汽車,第一輛車2025年開始銷售。
與此同時,起亞汽車的股價在去年出現(xiàn)了一次波動。正是因為傳聞起亞汽車將接手 蘋果Apple Car 的制造。兩家公司都表示這不是真實消息。后來也證實消息是假的。但蘋果內部一直有傳言說他們還在研發(fā)電動汽車,甚至有傳聞說第一輛電動汽車最早會在 2025 年左右發(fā)布。人們對索尼和蘋果這兩家公司將直接進入電動汽車制造和銷售的期望是由于他們擁有的潛力和資產。例如,索尼擁有與電子產品相關的大量技術和知識產權,包括相機、圖像傳感器和電子元件的設計和制造,并且仍然為各種制造商提供大量汽車零部件。
因此,他們有能力隨時用自己的技術和生產線生產全電動汽車。當然,不可能全部直接生產,但業(yè)界的共識是,至少生產電動汽車的主要零部件是沒有問題的。尤其對于20世紀席卷全球家電市場、失去目前大部分市場主導地位的索尼來說,電動汽車成為其未來路線的前景十分看好。既然索尼都選擇造車了,那么已經超越索尼,坐上電子市場寶座的三星電子呢?三星電子也有望以與索尼類似或更簡單的方式制造電動汽車。
或許是怕大家等得沒信心了,蘋果官方這不趕緊給造車項目再添一記“實錘”。
近期,蘋果流媒體Apple TV+上線了一部官方原創(chuàng)電影《天鵝挽歌》,其中就展示了一輛能自動駕駛、沒有方向盤的AppleCar原型車,同時車內交互全靠AR頭顯展開,車標設計為斜體的“S”,頭燈和尾燈設計基本一致,整體造型很圓潤,空氣阻力會更小,同時更具有未來科幻感。
前臉有一道貫穿式的微弧形車燈,很有辨識度。車門是全自動感應的設計,輪轂和早前曝光的一樣,具體造型被隱藏。
車輛的內飾很簡潔,風格低調又很現(xiàn)代,c柱部位還有燈帶點綴。車內共有四個座椅,并且是面對面乘坐。車內甚至沒有一塊屏幕,車內所需的交互全部由乘員佩戴的AR隱形眼鏡完成,這也和蘋果正在布局的AR眼鏡不謀而合。
從車頂上方來看,汽車有3塊透明天窗設計,有點敞篷車那感覺了,雖然風格十分現(xiàn)代,但感覺私密性會差點。
不僅如此,根據(jù)韓媒透露,上個月蘋果員工訪問韓國,同時與多家韓國零部件公司進行了商談,主要是那些具有批量生產經驗的電子元件公司,目的就是為了搭建起汽車供應鏈。如果整車供應商對接順利的話,最終這輛AppleCar會長啥樣,咱們應該很快就能見到了。
那么問題來了,蘋果汽車肯定是不甘心做特斯拉2.0,它想要的就是像iPhone一樣成為顛覆整個汽車行業(yè)的存在,必然是需要“絕活”傍身的,從蘋果申請的多項專利也能窺見一二。
蘋果在造車專利上的研發(fā)是循序漸進的。在其2014年至2017年申請的專利中,大部分都是電池和激光雷達(LiDAR)、視覺識別相關技術,具體造車領域的專利不到40個。
直到2019年以后,才開始出現(xiàn)有關造車的各種細節(jié),包括車身結構、內飾、座椅等方面的多個專利,包括自動駕駛、車身控制在內的專利達72個。
這其中,還出現(xiàn)了很多前衛(wèi)的想法。例如在2018年的時候,蘋果就申請了“增強虛擬顯示技術”、“沉浸式虛擬顯示技術”、“增強的虛擬儀器技術”等VR相關專利。
從公布的信息來看,在 VR 技術加持下,人們除了可以在汽車駕駛時工作、遠程開會外,還可以通過調整虛擬環(huán)境來減輕暈車。
在2020年5月份,蘋果還申請了一項名為“隱藏式使用者界面”的專利。基于該專利蘋果汽車可以讓所有的觸控界面都隱藏起來,并利用新技術可以讓其變?yōu)椤巴该鳌?,只有當使用者接觸到界面時,那些“透明的材料”才會亮起,變成可操作的觸控屏幕。
最近,著名分析師郭明錤爆料,“蘋果汽車項目團隊,早就解散了!”即便蘋果現(xiàn)在就立刻組建團隊,并且一切順利的話,最快也要2025年才能量產。算起來從 2014 年傳出蘋果立項造車至今,已經八年了。八年前,中國還沒有造車新勢力,八年前,馬斯克還是汽車行業(yè)的無名之輩,但是現(xiàn)在,特斯拉年銷量已經逼近百萬臺,蔚來、小鵬這樣的中國新造車已經逼近了年銷十萬臺,而蘋果汽車八年后,傳出的卻是團隊解散的消息。蘋果造車究竟哪里出了問題?為什么它的車遲遲造不出來?
索與此同時,起亞汽車的股價在去年出現(xiàn)了一次波動。正是因為傳聞起亞汽車將接手 蘋果Apple Car 的制造。兩家公司都表示這不是真實消息。后來也證實消息是假的。但蘋果內部一直有傳言說他們還在研發(fā)電動汽車,甚至有傳聞說第一輛電動汽車最早會在 2025 年左右發(fā)布。尼
人們對索尼和蘋果這兩家公司將直接進入電動汽車制造和銷售的期望是由于他們擁有的潛力和資產。例如,索尼擁有與電子產品相關的大量技術和知識產權,包括相機、圖像傳感器和電子元件的設計和制造,并且仍然為各種制造商提供大量汽車零部件。,
因此,他們有能力隨時用自己的技術和生產線生產全電動汽車。當然,不可能全部直接生產,但業(yè)界的共識是,至少生產電動汽車的主要零部件是沒有問題的。尤其對于20世紀席卷全球家電市場、失去目前大部分市場主導地位的索尼來說,電動汽車成為其未來路線的前景十分看好。
既然索尼都選擇造車了,那么已經超越索尼,坐上電子市場寶座的三星電子呢?三星電子也有望以與索尼類似或更簡單的方式制造電動汽車。蘋
首先,三星幾乎是唯一可以自主研發(fā)電池的公司。目前,沒有一家汽車公司擁有三星電子水平的電池研發(fā)和生產技術。除此之外,三星電子的產品組合在汽車零部件業(yè)務方面也非常出色。比如他們收購的哈曼,哈曼不僅是一個音響帝國,還是汽車電子零部件業(yè)務的強者。此外,三星是一家可以直接開發(fā)和制造被認為是汽車內飾最重要的顯示器的公司。三星甚至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OLED制造能力。果
至關重要的是,半導體研究、開發(fā)和制造是可能的,因此如果三星電子進入汽車業(yè)務,它可以比任何其他制造商更容易地采購零件,如果需要,可以比其他電子公司更快地生產電動汽車。盡管潛力巨大,但據(jù)報道三星電子無意進入電動汽車業(yè)務。原因如下:,
第一,三星電子與寶馬、奧迪、現(xiàn)代甚至特斯拉都有合作關系。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公司產生了可觀的收入。這就是為什么三星最擔心破壞與他們的關系的原因。就算是現(xiàn)在,他也賺夠了,他覺得沒必要跟合作伙伴產生競爭關系。華
第二,三星集團本身也有挑戰(zhàn)汽車業(yè)的歷史,或許汽車業(yè)務對他們來說是個禁忌詞。無論如何,由于三星與目前市場上其他合作伙伴的關系,據(jù)說三星電子無意進入電動汽車市場。為
不過也有人質疑,即使現(xiàn)在是這樣,蘋果,索尼,甚至華為小米都進入了汽車市場,三星是否會被動進入電動汽車業(yè)務??紤]到索尼的案例和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蘋果案例,誰也不知道最后會發(fā)生什么。,小米都造車了,那三星會不會造車呢?
在今年早些時候的 CES 消費電子展上,索尼吸引了很大的關注。因為索尼推出了概念車,但它不是真正的汽車,只是索尼的發(fā)展愿景 。當時的索尼似乎對制造自己的電動汽車并不感興趣。
據(jù)業(yè)內消息人士透露,蘋果不打算推出平價的電動車,計劃將 AppleCar 定位在售價 10 萬美元以上的高端電動車市場,與特斯拉的 Model S 競爭。
從以往蘋果的產品來看,無論是電腦、手機,還是耳機、手表,「平價路線」都不是蘋果的第一選擇。就算最近兩年推出了平價版的 iPhone SE 系列,也是在原有手機市場增量趨于平穩(wěn)后,為了進一步拓寬市場而采取的嘗試。因此,對于蘋果的第一輛車來說,主打高端電動車路線就成了情理之中。
不同于現(xiàn)階段競爭激烈的中低端電動車市場,蘋果瞄準的 10 萬美元以上這個價位,無論是在目前的美國市場還是在國內市場,都不算一個競爭激烈的區(qū)間。特斯拉 Model S,同在美國的 Lucid,BBA 等幾家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電動車型,都是蘋果汽車未來要面臨的對手。這里除了已經上市近十年的 Model S 外,其他幾家并沒有「搶跑」太久,2025 年也正是眾多傳統(tǒng)車企推出下一代旗艦電車型的時間節(jié)點。
同時,相比于現(xiàn)階段智能軟硬件「近身肉搏」的中端智能電動車市場來說,對于 10 萬美元以上的車型來說,對于體驗細節(jié)的打磨、品牌基因的刻畫也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