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纜(optical fiber cable)是為了滿足光學、機械或環(huán)境的性能規(guī)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護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纖作為傳輸媒質并可以單獨或成組使用的通信線纜組件。光纜主要是由光導纖維(細如頭發(fā)的玻璃絲)和塑料保護套管及塑料外皮構成,光纜內沒有金、銀、銅鋁等金屬,一般無回收價值。光纜是一定數(shù)量的光纖按照一定方式組成纜芯,外包有護套,有的還包覆外護層,用以實現(xiàn)光信號傳輸?shù)囊环N通信線路。 即:由光纖(光傳輸載體)經過一定的工藝而形成的線纜。光纜的基本結構一般是由纜芯、加強鋼絲、填充物和護套等幾部分組成,另外根據(jù)需要還有防水層、緩沖層、絕緣金屬導線等構件。
1976年,美國貝爾研究所在亞特蘭大建成第一條光纖通信實驗系統(tǒng),采用了西方電氣公司制造的含有144根光纖的光纜。1980年,由多模光纖制成的商用光纜開始在市內局間中繼線和少數(shù)長途線路上采用。單模光纖制成的商用光纜于1983年開始在長途線路上采用。1988年,連接美國與英法之間的第一條橫跨大西洋海底光纜鋪設成功,不久又建成了第一條橫跨太平洋的海底光纜。中國于1978年自行研制出通信光纜,采用的是多模光纖,纜心結構為層絞式。曾先后在上海、北京、武漢等地開展了現(xiàn)場試驗。后不久便在市內電話網(wǎng)內作為局間中繼線試用,1984年以后,逐漸用于長途線路,并開始采用單模光纖。 通信光纜比銅線電纜具有更大的傳輸容量,中繼段距離長、體積小,重量輕,無電磁干擾,自1976年以后已發(fā)展成長途干線、市內中繼、近海及跨洋海底通信、以及局域網(wǎng)、專用網(wǎng)等的有線傳輸線路骨干,并開始向市內用戶環(huán)路配線網(wǎng)的領域發(fā)展,為光纖到戶、寬帶綜合業(yè)務數(shù)字網(wǎng)提供傳輸線路。
光纜是由纜芯、加強鋼絲、填充物和護套等幾部分組成,另外根據(jù)需要還有防水層、緩沖層、絕緣金屬導線等構件。光纜由加強芯和纜芯、護套和外護層3部分組成。纜芯結構有單芯型和多芯型兩種:單芯型有充實型和管束型兩種;多芯型有帶狀和單位式兩種。外護層有金屬鎧裝和非鎧裝兩種。
方法主要有永久性連接、應急連接、活動連接。1.永久性光纖連接(又叫熱熔)這種連接是用放電的方法將兩根光纖的連接點熔化并連接在一起。一般用在長途接續(xù)、永久或半永久固定連接。其主要特點是連接衰減在所有的連接方法中最低,典型值為0.01~0.03dB/點。但連接時,需要專用設備(熔接機)和專業(yè)人員進行操作,而且 連接點也需要專用容器保護起來。2.應急連接(又叫冷熔)應急連接主要是用機械和化學的方法,將兩根光纖固定并粘接在一起。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連接迅速可靠,連接典型衰減為0.1~0.3dB/點。但連接點長期使用會不穩(wěn)定,衰減也會大幅度增加,所以只能短時間內應急用。3.活動連接活動連接是利用各種光纖連接器件(插頭和插座),將站點與站點或站點與光纜連接 起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靈活、簡單、方便、可靠,多用在建筑物內的計算機網(wǎng)絡布線中。其典型衰減為1dB/接頭。
2.建筑物內用的光纜在選用時應注意其阻燃、毒和煙的特性。一般在管道中或強制通風處可選用阻燃但有煙的類型(Plenum),暴露的環(huán)境中應選用阻燃、無毒和無煙 的類型(Riser)。3.樓內垂直布纜時,可選用層絞式光纜(Distribution Cables);水平布線時,可選用可分支光纜(Breakout Cables)。4.傳輸距離在2km以內的,可選擇多模光纜,超過2km可用中繼或選用單模光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