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經過10年的努力和國際合作,我們已經走到了國際前列。”3月7日,在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主辦的“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專題發(fā)布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表示,“我們有一個計劃,準備以我國為主導,在2016年前后發(fā)射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并希望以此構建起量子通信網絡。”量子通信網絡,到底有何應用前景?
主要從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的潘建偉,1999年獲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博士學位。2009年4月,潘建偉團隊在安徽合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光量子電話網,實現了“電話互聯互通、語音實時加密、安全牢不可破”的量子保密電話網絡系統(tǒng)。
潘建偉告訴記者:“量子信息技術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前沿科學技術。2016年,第一顆上天的衛(wèi)星將帶有試驗性質,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專項的幾顆衛(wèi)星之一。衛(wèi)星在運行過程中會往下發(fā)射‘可信中繼’,建立兩個城市之間密鑰的分發(fā),全球范圍內都可實現密鑰的分發(fā)。量子通信是對經典通信的補充。”潘建偉認為,傳統(tǒng)的通信方式比如無線、寬帶等好用、速度快,但在信息傳輸中存在安全問題,量子通信能提供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從原理上,量子通信在傳輸的途徑中可以完全確保信息安全。”
據了解,量子通信網絡目前在全球還未實現規(guī)模化商用。潘建偉表示:“目前我們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希望先做好城域網,目前在國內的進展不錯;下一步,希望把幾個城市連起來,形成城際網,這個工作也正在做;城際網做好之后,在衛(wèi)星的幫助下,可建立廣域網。”他介紹說,2012年,在合肥已進行了城域網試驗,有幾十個節(jié)點,支持幾十名用戶。“希望通過幾年的時間,讓更多的用戶使用。”談到用戶使用量子通信網絡是否需要更換終端設備時,潘建偉表示,還不好說。但他很有信心地表示,今后手機里可能出現量子加密卡,“每次出門之前,只要給這個加密卡充電就行了。充電就相當于把密鑰分發(fā)到手機上。出門后,密鑰可以用一天,甚至一星期。這樣一來,手機通信的安全性就大大增強了”。
量子通信技術在某些行業(yè)已經開始進入應用階段。“現在我們跟金融行業(yè)開展了一些合作,做金融核心數據的傳輸。”潘建偉表示,“這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專網’有所區(qū)別,專網并不是絕對安全的。別人可以通過光纖進行無損竊聽。而量子通信不僅可以在普通的光纖里實現通信傳輸,而且很安全。如果成本能快速降下來,比如到戶的時候,成本能到幾千塊,可能每個人都會用上量子通信。”
潘建偉說: “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希望做得更好。我們的實驗室,在這個領域是最好的實驗室之一。我很希望通過10年或20年的努力,量子通信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潘建偉認為,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這個轉化過程需要科研機構與企業(yè)合力,最重要的是國家要重視,這需要一種創(chuàng)新體制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