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不是OLED技術上的弱者。
將時鐘駁回到2007年,索尼曾經推出世界上第一臺OLED電視XEL-1,雖然只有11英寸的屏幕尺寸,但畢竟是OLED實用化的重要一步,透露出索尼在OLED上的研究開展得很早,就技術沉淀來說,索尼絕對不會比任何競爭對手弱,不過2013年12月25日,索尼宣布解散與松下結成的OLED開發(fā)聯盟,我們如何解讀這個消息呢?索尼是真的要放棄OLED技術了嗎?
這個問題我們稍后回答,我們先來了解一下OLED技術,其中文的意思是有機發(fā)光二極管,最大的特點是不用背光,和液晶的成像原理是不同的,被認為是替代液晶的顯示技術,其具有厚度薄、對比度高、色彩豐富、分辨率高、視角寬廣等特點,從目前的發(fā)展態(tài)勢來看,不僅是索尼一直致力于OLED的研究,韓國的三星、LG也是一直在爭奪這種技術,而中國廠商2014年也會出產OLED電視,OLED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索尼XEL-1電視
OLED是未來顯示技術的發(fā)展趨勢,這一點相信誰都能看得出來,索尼為什么會忽視如此重要的技術?從索尼對公眾的官方回應看,索尼對放棄OLED輕描淡寫,宣布“將專注于4K電視的研發(fā)生產”,有的人將這一信息解讀為索尼在OLED領域的失敗,其實這并不準確,也不能解釋索尼為何“放棄OLED擁抱4K”。
其實索尼并沒有放棄OLED,在專業(yè)領域,索尼一直是力推OLED,相信未來也不會有大的變化,比如廣電領域,索尼的OLED監(jiān)視器就是代表產品,所以這次的信息,更應該解讀為索尼暫時擱置了消費級OLED產品的開發(fā),這里面有主動的放棄,也有被動的選擇,接下來就讓我們從,產品、市場和技術三個層面來看看索尼OLED技術經過的“三重門”。
先從產品端開始談,索尼電視曾經非常的輝煌,其“特麗瓏”技術風靡一時,不過由于轉身不及時,液晶時代的索尼一直難以翻身,雖然從沒有放棄電視業(yè)務,但是在與韓系的抗爭中,一直處于下風,雖然有不少用戶鐘意索尼的品質,但是韓系的價格更加的優(yōu)惠,這是索尼沒有的優(yōu)勢,索尼電視的市占率并不是特別的高,不僅不如韓系,在和中國內地的廠商競爭中,也頗感吃力。
至于其它領域,索尼的產品線其實比較豐富,但是都不太給力,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的普及程度都無法和一流的廠商相比,新推出的PSV游戲掌機也有點生不逢時,如今智能設備太多,單純的游戲機難以重新往日的輝煌,所以索尼即便有強大的面板研發(fā)能力,但是依舊缺少大量平臺去施展,從而沒有成本的優(yōu)勢,而類似三星等廠商,其無論電視,顯示器,還是手機以及平板領域都具有不俗的實力,可以靠規(guī)?;瘉頊p低成本。索尼壓縮價格的能力不夠,所以無法承擔起OLED降價的重任。
接著我們再分析下索尼目前的顯示器產品組成,其強勢的產品包括相機,游戲機、攝像機、播放機和監(jiān)視器,這些產品升級OLED的優(yōu)勢不大,比如其PSV第一代就采用了OLED屏幕,但是升級換代后又換回了LCD面板,也從側面展示了索尼的尷尬,相反索尼的這些產品,升級4K卻可以組成一個完美的4K產業(yè)線,從拍攝,播放到應用,都是可以完美的囊括,加上升級4K成本也可以接受,索尼選擇4K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
123市場緊迫無法待價而沽
再來看看市場,索尼在顯示領域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不僅僅來自韓系,也來自中國內地。在電視市場,韓系的電視價格優(yōu)勢明顯,無論外觀設計和功能開發(fā),都是具有一流的水準,超窄邊框,智能芯片,3D功能,這些元素索尼有,其他廠商也是一樣不缺,縱然索尼更加注重畫質的優(yōu)化,但對于絕大多數的用戶來說,顏色更加準確并不具有決定性的吸引力。
中國內地的廠商更是將電視的價格不斷拉低,如今互聯網廠商也介入進來,市場變得更加復雜,40英寸不到兩千元,硬件的銷售幾乎難以再賺到錢。內地之所以可以將價格戰(zhàn)打到底,是因為近一二年,高世代的面板生產線不斷上馬,預計2015年左右,中國內地的8.5代線就可能達到8到9條,其中包括京東方等內地廠商的生產線,也包括三星和LG在華投資的生產線,所以未來兩年,不光是電視,可以說顯示器,平板電腦,手機等顯示設備都會繼續(xù)價格大戰(zhàn)。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傳統(tǒng)的液晶電視市場,利潤率在不斷下降,索尼由于沒有成本的優(yōu)勢,已經不能和韓系以及中國的廠商再競爭,亟需拿出新的方案。
其實除了中韓,臺灣的面板廠商也是虎視眈眈,不斷推出4K面板,4K產品大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感覺。風云變幻的顯示市場,不容索尼繼續(xù)沉心研究OLED,所以索尼沒辦法像三星一樣“待價而沽”,再觀望下去,很可能OLED和4K市場的蛋糕,一塊都分不到,這顯然不是索尼想看到的。
技術之爭還沒有分勝負
從技術來看,雖然OLED是替代LCD的最好選擇,但是由于OLED研發(fā)的成本高,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也比較的多,所以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大面積的“換裝”,尤其是4K技術的出現,使得LCD又迎來新的春天,這一點從目前的市場宣傳也可以看出來,如今OLED的聲音顯然沒有4K更熱鬧,索尼選擇4K顯然也是看到這一趨勢。
并且4K技術實現的成本更低,如今已經出現全面實用化的跡象,很多4K電視都是不滿萬元,明年顯示器行業(yè)也是4K的天下,各大面板廠商都是推出不同尺寸的4K面板,顯示器廠商也是緊隨其后,宣布明年將推出4K產品,相信4K顯示器殺入萬元用不了太久,很可能在2014年就可以實現。
索尼的4K策略能否成功還不明確
其它領域,高分辨率也是一個趨勢,無論是手機還是平板,更加細膩的顯示效果,是消費者新的訴求,而OLED在迎來真正的卷曲效果之前,是難以撼動傳統(tǒng)LCD的地位的,而高分液晶的生命也是很長久的,所以索尼完全壓錯技術的情況,并不會出現。
123全文總結:
開始的時候,我們已經說了,索尼擁抱4K有主動的放棄,也有被迫的選擇,其產品覆蓋能力不夠,不能快速降低OLED成本,縱然有研發(fā)能力,但是無法和韓國廠商競爭;索尼產品的結構更加的適合升級4K,可以組成完整的4K產業(yè)。除此之外,市場的風云變幻,也逼迫索尼盡快選擇,其目前的狀態(tài)無法支持“雙線作戰(zhàn)”;還有技術上,OLED雖然是公認的未來趨勢,但是短時間不會完全凌駕在LCD技術之上,所以4K的生命力還是很長久的,這些元素綜合起來,就是索尼在OLED領域蟄伏的原因了。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