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成主流,隨著物聯網發(fā)展趨勢呈現加速發(fā)展的情勢來看,物聯網平臺更是企業(yè)競爭成主流,目前已經有超過7成的企業(yè),啟動了物聯網產品的相關布局與商品化及商業(yè)化的進程。
近年來,物聯網(IoT)、創(chuàng)新等詞,幾乎無役不與;好像只要與它們沾上邊,就如同鍍了一層金。然而,當中到底有多少含金量?終究仍與預估效益與落實途徑密不可分。機遇與挑戰(zhàn)總是伴隨而生,在筆者實地訪談與相關從業(yè)經驗中,發(fā)現物聯網世界其實存在一些不可不知的游戲規(guī)則。
韓國的新創(chuàng)企業(yè)Naran推出可以鏈接任何家電的產品-Microbot Push,只要將按鈕輕輕一按,所有家中的電器產品馬上就可以開關切換。Microbot Push是目前最簡單的方式,將家中的一般電器產品轉化成現代智能聯網生活裝置。Microbot Push的發(fā)明也因此獲得2016 CES Innovation Awards。
隨著信息通訊技術(ICT)成熟及AI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尤其看好AI在數字醫(yī)療健康領域應用中扮演樞紐角色,應用于預防醫(yī)學、數字醫(yī)療及精準醫(yī)療等三大領域。AI技術會在短時間內處理與分析大量臨床數據信息,并進一步協助醫(yī)師進行判斷、分類與處理,以增加臨床反應時間與協助病患照護的精確度。
中國,北京 – 2017年9月14日 –實現互聯世界的創(chuàng)新RF解決方案提供商Qorvo, Inc.(納斯達克代碼:QRVO)今天宣布,GP695片上系統(SoC)榮獲美國《嵌入式計算設計(Embedded Computing Design)》2017年芯片領域“最具創(chuàng)新產品”稱號。
致力于亞太地區(qū)市場的領先電子元器件分銷商---大聯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詮鼎推出基于MicroVision技術的3D深度感測激光掃描技術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應用解決方案。該技術為新一代激光掃描系統,利用MicroVision獨家專利的激光掃描投影技術,加上紅外線激光與光二極管,利用時間飛行技術(Time of Flight),搭配自行開發(fā)的ToF芯片與演算法,可以提供客戶一個全新的實時影像互動產品。
物聯網智能家居市場在媒體的關切度雖如日中天,但市場買氣卻完全不是如此。同時,D-Link and Belkin等傳統物聯網智能家居廠商在市場上也正面臨新產品生態(tài)系統和數量呈現爆炸性成長的單線產品廠商的二面夾擊。
物聯網(IoT)對任何產業(yè)都有潛在效益,但如何找到合適的物聯網平臺或方案就沒那么簡單了。物聯網可望降低成本,提供顧客更好的服務,提高企業(yè)營收,創(chuàng)造新的營收來源,但問題是要自行建立物聯網平臺,還是直接跟供貨商購買。
臺灣地區(qū)有超過6,000家的食品工廠,2016年創(chuàng)下人民幣1308億元產值,并創(chuàng)造13萬人的就業(yè)機會?,F今食品工廠主要以大量生產模式為主,但為因應訂制化的消費趨勢,未來工廠將朝智能化生產的方向發(fā)展,大數據、智能制造和機器人將在未來食品業(yè)扮演重要角色,無論是智能化原料管理、制造、配送、銷售和消費系統建構,或是創(chuàng)新產品、服務開發(fā)及改善供應鏈,智能科技都將為食品業(yè)帶來翻轉的新力量。但臺灣地區(qū)以中小型為主的食品業(yè),面對智能化的浪潮,與其說是摩拳擦掌、滿心期待,更多的卻是戒慎惶恐的心情……
并非只有區(qū)塊鏈這樣的技術存在這樣的問題,事實上是對于所有的新科技恐怕都存在這樣的挑戰(zhàn),但為何區(qū)塊鏈好像特別嚴重呢?
物聯網(IoT)帶動的龐大商機吸引各方業(yè)者積極投入,尤其是各種聯網技術不斷現身,爭奪各式各樣極富發(fā)展?jié)摿Φ膽妙I域。
為了響應“中國制造2025”戰(zhàn)略,今天,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IFX / OTCQX: IFNNY)與金邦達(股票代碼:HK03315)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達成共識,英飛凌通過分享德國工業(yè)4.0的經驗與知識,協助金邦達從架構上改進現有多系統的集成,進一步提升金邦達智能運營水平。
你家里有掃地機器人嗎?能自動定時打掃,角落也能掃得清潔溜溜,打掃完還會自行歸位充電。掃地機器人不會是第一個進入到我們家庭生活的智能產品,智能家居的概念涵蓋甚廣,簡單來說,是“當代最新、最熱門的技術結合各種產品并應用在家庭不同場景”。換句話說,人類想象力有多遠,未來家庭生活就有多少驚奇。
自動駕駛和大眾運輸的結合看來勢在必行,日本、中國都已經在進行測試的階段,不過英國倫敦可能更早一步。倫敦的無人駕駛巴士本月開始不僅僅是封路測試了,而是開放給所有人自由上車,看來離正式營運已經不遠。
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加,停車位相形之下越來越少,尤其市區(qū)停車往往一位難求。慶幸的是,智能停車借助各種連接設備與傳感器,能夠有效幫助使用者減少搜尋停車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