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可能接觸過各種各樣的電子產(chǎn)品,那么你可能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組成部分,比如它可能含有的EMC,那么接下來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學習EMC。EMC測試又叫做電磁兼容(EMC),指的是對電子產(chǎn)品在電磁場方面干擾大小(EMI)和抗干擾能力(EMS)的綜合評定,是產(chǎn)品質(zhì)量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電磁兼容的測量由測試場地和測試儀器組成。
電磁兼容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間、時間、頻譜資源條件下,各種用電設備(廣義還包括生物體)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降級的一門學科。它包括電磁干擾和電磁敏感度兩部分,電磁干擾測試是測量被測設備在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產(chǎn)生并向外發(fā)射的電磁波信號的大小來反應對周圍電子設備干擾的強弱。電磁敏感度測試是測量被測設備對電磁騷擾的抗干擾的能力強弱。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兩種類型的電子工程師:經(jīng)歷過電磁干擾的人和沒有經(jīng)歷過電磁干擾的人。隨著PCB信號頻率的增加,電磁兼容性設計成為我們電子工程師必須考慮的問題。面對設計,對產(chǎn)品和設計執(zhí)行EMC分析時,需要考慮以下五個重要屬性:
1.關鍵器件尺寸:產(chǎn)生輻射的發(fā)射設備的物理尺寸。射頻(RF)電流將產(chǎn)生電磁場,該電磁場將通過外殼泄漏并離開外殼。 PCB上作為傳輸路徑的走線長度直接影響RF電流。
2.阻抗匹配:源和接收器的阻抗,以及兩者之間的傳輸阻抗。
3.干擾信號的時間特性:問題是連續(xù)的(周期性信號)事件還是僅在特定的操作周期中存在(例如單次事件可能是某次按鍵操作或者上電干擾,周期性的磁盤驅(qū)動操作或網(wǎng)絡突發(fā)傳輸)。
4.干擾信號的強度:源能級有多強,以及它產(chǎn)生有害干擾的潛能有多大。
5.干擾信號的頻率特性:使用頻譜分析儀觀察波形并觀察頻譜中出現(xiàn)問題的位置,以便于查找問題。
另外,一些低頻電路的設計習慣需要注意。例如,通常的單點接地非常適用于低頻應用,但與該公司的大牛聊天時,發(fā)現(xiàn)它不適合RF信號場合,因為RF信號場合存在更多的EMI問題。相信有些工程師會在所有產(chǎn)品設計中都采用單點接地,而沒有意識到使用這種接地方法可能會導致越來越復雜的電磁兼容性問題。
我們還應注意電路組件內(nèi)電流的方向。根據(jù)電路知識,我們知道電流從高壓流向低壓,并且電流始終在閉環(huán)電路中通過一條或多條路徑流動。因此,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規(guī)則:設計最小循環(huán)。對于測量干擾電流的那些方向,修改了PCB走線,以使其不影響負載或敏感電路。那些需要從電源到負載的高阻抗路徑的應用,必須考慮返回電流可以流過的所有可能路徑。
我們還需要注意PCB布線。導線或走線的阻抗包括電阻R和感應電抗。高頻下有阻抗,但沒有容抗。當走線頻率高于100kHz時,導線或走線變?yōu)殡姼?。在音頻之上工作的導線或走線可能會成為射頻天線。在EMC規(guī)范中,不允許電線或走線在特定頻率的λ/ 20以下工作(天線的設計長度等于特定頻率的λ/ 4或λ/ 2)。如果您不小心這樣設計,則接線將成為高性能天線,這將使以后的調(diào)試更加困難。
最后,談談PCB的布局:
首先:考慮PCB的尺寸。當PCB的尺寸太大時,隨著走線的增加,系統(tǒng)的抗干擾能力會降低,成本也會隨之增加,而尺寸過小會容易造成散熱和相互干擾的問題。
第二:確定特殊組件(例如時鐘組件)的位置(最好不要在時鐘走線周圍接地,并且不要在關鍵信號線的上方和下方走動,以免產(chǎn)生干擾)。
第三:根據(jù)電路功能對PCB進行整體布局。在組件布局中,相關組件應盡可能地靠近,以便獲得更好的抗干擾效果。
相信通過閱讀上面的內(nèi)容,大家對EMC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也希望大家在學習過程中,做好總結(jié),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設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