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更大的顯示器上與更嚴苛的應用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多點觸控并維持良好靈敏度與精準度,是電容式觸控設計的一大挑戰(zhàn)。半導體廠遂透過提高抗電磁干擾能力與系統(tǒng)整合度,來提升觸控和使用者介面設計性能。
對于觸控面板而言,大即是美。不過,要在更大的顯示器上與更多要求的環(huán)境,實現(xiàn)多點觸控并維持良好靈敏度與精準度,成為一大挑戰(zhàn)。
商業(yè)調研公司的《2015年全球觸控屏幕市場》報告發(fā)現(xiàn),自2009年以來,投射電容式觸控(PCAP)的技術已被大量運用在多樣的觸控手機和平板電腦上。這個成功模式源于令人贊賞的產品特色,其中包括強化玻璃帶來的無限制壽命、全平面設計能力及高水準的靈敏度。PCAP制造商正將此種技術運用尺寸達 85寸的大屏幕上,并專注在四個方向包含速度、精度、抗電磁干擾(EMI)度和系統(tǒng)整合度,共同來提升觸控和使用者介面設計性能。
速度快/精準度高 多點觸控具更佳互動體驗
在一般消費者手機(約4.5寸對角線的屏幕)上,僅能記錄一個或兩個觸控點,而在47寸對角線的商用觸控面板上,記錄十至四十個精度為1毫米的觸控點之情況已司空見慣。當對角線長度翻倍時,16:9格式的屏幕面積是原來的四倍。要維持相同的觸控檢測性能,47寸屏幕上的觸控處理器便須比4.5寸手機上處理更多輸入訊號。同時防誤觸、手勢識別和其他功能,亦增加對觸控處理器的需求。
觸控面板尺寸不斷增加,然而,在多玩家賭場賭桌上、博物館的互動展覽里、多用戶設計工作站/建筑工作站內、零售店的目錄與EPOS平板上、汽車展廳里和銀行分支里,55寸到85寸大小的屏幕正逐漸流行。在如此大小的屏幕上提供觸控體驗,意味著要增加觸控檢測電極數(shù)目。
最新韌體內的觸控檢測演算法可讓觸控檢測電極數(shù)量變成雙倍,即支援二百五十六個,相較一百二十八個標準多點觸控控制器(適用于不超過47寸的屏幕),其數(shù)量增加一倍。使觸控面板內的電容感測矩陣能達到更高密度,這也令它即使在基于多點觸控投射式電容技術(MPCT)的最大85寸的觸控面板上,也能對單獨同時觸控事件的識別達到更大精準度。
這使觸控控制器可支援四十個相互之間觸控距離小于10毫米的單獨同時觸控事件,并能在目前可用的所有尺寸范疇之MPCT觸控面板內做到此點。
若要沒有延遲地將資料傳輸?shù)絺€人電腦(PC)主機,觸控控制器須具備大量處理能力。觸控面板作為一個處理器,常常變得和系統(tǒng)本身一樣重要。由于韌體的精心設計,須在大屏幕上捕捉以達到這一級別性能的額外資料,仍然能在不到5毫秒內被收集、處理并輸出到主機PC。
4K屏幕觸控延遲問題有解
超高解析度(UHD),也就是4K屏幕越來越受歡迎,并且成功整合觸控面板。然而,有些被觀察到的延后或延遲其實是源自于早期4K屏幕的性能問題,而非觸控控制器的性能問題。
如今用于觸控面板的典型高畫質(HD)顯示器有著大概120赫茲(Hz)的更新率??刂茦O大數(shù)量圖形資料必須的資料處理要求,指的是最新4K顯示器要操作于在60或更低赫茲上。這使得它在處理如拖動屏幕上的游標之類的即時觸控事件具有挑戰(zhàn)性,因為顯示處理能力被更新的背景圖像消耗掉許多運算能力。
因此,UHD顯示器上的移動觸控事件,就像畫一條線,追蹤手指的能力更明顯超過追蹤HD顯示器。即使以毫秒速度報告觸控事件的PCAP屏幕也會被此延遲時間蓋過。隨著有著較高更新率的4K顯示器進入市場,此問題將會減少。但在那之前,必須仔細考慮在UHD上運行的觸控應用程式及其對于用戶體驗可能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