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2日)中午12時許,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和天宮二號完成第一次交會對接,隨后將進行推進劑在軌補加,為天宮二號“加油”。
此次飛行任務,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還將實施兩次交會對接,這在我國載人航天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三次交會對接主要目的是驗證貨運飛船的能力、繞飛至前向對接技術及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技術。
“如果把神舟八號載人飛船對接機構稱為第一代對接機構,那么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對接機構可稱為第二代產(chǎn)品,這次是第二代的首飛。”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tǒng)、空間實驗室系統(tǒng)副總師張崇峰介紹。
“大噸位航天器偏心對接”的概念要從神舟系列載人飛船與天宮系列目標飛行器的空間交會對接說起。神舟飛船和天宮飛行器都是8噸級的航天器,兩者必須沿著質心軸線運動。捕獲、校正后,兩者要處于無偏心的位置,才能順利實現(xiàn)交會對接。
8噸級航天器的交會對接,已經(jīng)是高難度動作了,但與空間站建設中所要涉及的交會對接相比,仍然是“輕量級”的。這就要求對接機構不斷升級。新的對接機構,必須保證未來空間站建造階段8噸~180噸航天器實現(xiàn)各種方式的對接。
更大型航天器的交會對接將會產(chǎn)生巨大的對接能量,對于對接機構的緩沖耗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也是空間站建設必須突破的一項技術。為此,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的設計師們通過大量的技術攻關和方案論證,破解了這一難題,成功推出了二代對接機構。
二代對接機構既不影響原捕獲性能,又實現(xiàn)了對接機構捕獲后的大噸位耗能需求,可以很好滿足本次及后續(xù)任務的需求。
編輯推薦閱讀:分析天舟一號的五大亮點和三件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