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3C產(chǎn)品一般采用高色溫的背光元件,高色溫代表高藍光,藍光穿透力強,對眼睛造成傷害時有所聞,長期暴露在高藍光環(huán)境容易導(dǎo)致黃斑部病變破壞水晶體提早誘發(fā)白內(nèi)障,降低藍光傷害變成廣大低頭族們首要自保的選項。這股護眼的風潮刺激市場推出不少低藍光App,號稱可以減少使用3C產(chǎn)品時藍光對眼睛造成的負擔,近期百佳泰也收到不少關(guān)于低藍光驗證的詢問,以下我們先從認識藍光開始。
認識藍光 (Blue Light)
以人眼可見光的光譜來說,正??梢暡ㄩL(Wavelength,單位為納米nm)范圍是380~780nm,藍光基本分布在420~470nm。400nm~420nm稱作「高能量光線」(HEV),眼睛少量接受藍光能提起精神,但長時間接收過量的藍光則容易增加眼睛疲勞感,嚴重者會影響睡眠周期造成免疫系統(tǒng)問題。
以光源頻譜分布特性來說,不同的波長會呈現(xiàn)不同的色彩感覺(色溫),色溫越高(以下用K值代表色溫單位) 表示光線中的藍光 (420~470nm) 就越多。舉例來說,1盞白熾燈色溫約是2700K,正午的陽光色溫約是6500K,而日常使用的平板與手機一般采用色溫超過6500K~7000K的背光元件,換句話說,我們的靈魂之窗正長時間暴露在高劑量的藍光底下。
百佳泰透過光譜分析儀檢測實驗,低藍光護眼App是否真有效?
第1步透過光譜分析儀Konica Minolta CS-2000A檢驗兩款市場知名低藍光App的智能型手機,第2步啟動藍光護眼App (LBL mode;低藍光模式)后量測其結(jié)果,從藍光分析光譜(一)和(二)數(shù)值變化上觀察藍光峰值減少程度,來判斷該App是否能有效降低藍光峰值。
分析儀到檢測物距離為50公分的暗房環(huán)境分析下,從藍光分析光譜(一) 結(jié)果可得知,開啟低藍光模式后所量測到的藍光峰值都有明顯的降低,以手機1與手機2為例,藍光峰值可降低66.35%~85.33%。
接下來為了確認整個藍光輻射量(Total Blue Energy)的衰減率,繼續(xù)透過光譜分析儀Konica Minolta CS-2000A進行量測, 從藍光分析光譜(二)結(jié)果得知,開啟低藍光模式后,手機1與手機2所量測到藍光總輻射量都有明顯的降低62.13%~84.18%。
透過儀器量測結(jié)果證明,市售智能型手機能藉由開啟LBL mode (低藍光模式)有效降低波段420~470nm的高能量藍光,可降低對人眼的傷害。保護珍貴靈魂之窗的方法,還是因避免長時間曝露于冷白光源的環(huán)境中,并且慎選3C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