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需求,能夠做到月活躍用戶5000萬,就是真牛逼!
來自:Java面試那些事兒
這篇文章是之前寫的文章,我覺得還是對不少同學有所幫助,因為生活讓大家都太浮躁,很難沉下心來認真做一件事,本文既是給大家推薦一款好用的Chrome插件,同時也給大家講述這款插件的作者,是如何把這個痛點做大做強,甚至搞成一家公司來運營該產(chǎn)品。
原文如下:
最近,看到一則國外的新聞,見下圖。
看到畫紅線的部分沒有?Pocket 目前月活躍用戶在 5000 萬,已被 Mozilla 收購了,作為 Firefox 內的推薦流引擎。
有同學可能會問,它是怎么進行推薦的呢?
它是通過分析用戶本地瀏覽記錄,來個性化的向用戶展示信息流,而不會侵犯用戶的個人資料,目前在 Firefox 的空白頁中展現(xiàn)。
說了這么多,估計有的同學連 Pocket 是什么都不知道?
它以前的名字叫 Read It Later,直譯“稍后閱讀”。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我們一天只有 24 小時,有可能你瀏覽網(wǎng)頁發(fā)現(xiàn)一篇好的文章,過一會兒瀏覽手機又發(fā)現(xiàn)了一篇好的文章,但你現(xiàn)在比較忙,沒時間看,怎么辦呢?它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作為在這些屏幕之間轉移信息的渠道,只需點一下按鈕,即可保存下來,等有時間了再看,而且界面的整體設計給人的感覺很清爽。
我現(xiàn)在基本上是它的重度用戶,比如公眾號文章中的一些素材都是先通過它保存下來,到晚上不忙的時候,一個人在角落里,開始閱讀白天收集的這些素材,慢慢的碼字。
其實我還是挺佩服 Pocket 的 CEO Nate Weiner,他因為 07 年在自學編程收集素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這個用戶痛點,先從 Firefox 的插件開始起步,慢慢進行打磨,做到極致,拓展到目前的多終端:網(wǎng)站、API、iPhone/iPad app。
更有意思的是,前四年,所有的代碼都是他一個人寫的,還包括運營和推廣,讓用戶達到了百萬。其實對大多數(shù)的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還是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還沒有用過的同學,可以去體驗一下,直接可以在 Chrome 商店搜索關鍵字「Pocket」。
這個收藏功能,你值得擁有!
說真的嗎,找到了用戶的一個小需求,能做到極致,就是真牛皮!
其實,它目前還是有不少替代品,比如:Evernote的Web Clipper,說實話,我現(xiàn)在用它的頻率更多,因為我一直用Evernote記筆記(為什么用這款收費的筆記本呢?主要是從一開始用,到現(xiàn)在養(yǎng)成習慣了,記錄的東西太多了,遷移到別的平臺太麻煩)。
又比如,有時候我也用OneTab來作為臨時的解決方案,但這個插件的主要作用是解決:瀏覽器上打開的標簽太多了,很占內存,但一時又舍不得關掉。
如果這些小的案例能給你什么啟迪沒有?歡迎留言,與大家一起討論。希望大家能動動小手指,點贊支持一下,謝謝~~~
特別推薦一個分享架構+算法的優(yōu)質內容,還沒關注的小伙伴,可以長按關注一下:
長按訂閱更多精彩▼
如有收獲,點個在看,誠摯感謝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21ic獲得授權后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