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是指依據(jù)電磁感應定律實現(xiàn)電能轉換或傳遞的一種電磁裝置。它主要作用是產(chǎn)生驅動轉矩,作為用電器或各種機械的動力源。電機在電路中是用字母M(舊標準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產(chǎn)生驅動轉矩,作為用電器或各種機械的動力源。
電機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電磁感應定律,通過定子繞組產(chǎn)生旋轉磁場,并作用于轉子繞組產(chǎn)生電磁轉矩,從而實現(xiàn)電機的旋轉。具體來說,當定子繞組通過交流電流時,會產(chǎn)生旋轉磁場,該磁場與轉子繞組相互作用產(chǎn)生電磁轉矩,從而驅動轉子旋轉。不同類型的電機在結構上有所不同,但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電機的分類方式有很多,常見的分類方式有以下幾種:
按起動與運行方式分類:電動機按起動與運行方式可分為電容起動式單相異步電動機、電容運轉式單相異步電動機、電容起動運轉式單相異步電動機和分相式單相異步電動機。
按結構及工作原理分類:直流電動機,異步電動機和同步電動機。其中,同步電動機還可分為永磁同步電動機、磁阻同步電動機和磁滯同步電動機;異步電機又可分為感應電動機和交流換向器電動機,感應電動機又分為三相異步電動機、單相異步電動機和罩極異步電動機等。
按用途分類: 電動機按用途可分為驅動用電動機和控制用電動機。
除此之外,電機還可以按照繞組形式、極數(shù)、轉速、防護形式、冷卻方式等來進行分類。不同類型的電機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應用領域,可以根據(jù)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電機類型。
電機的結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定子和轉子。定子部分包括機座、定子鐵心和定子繞組等。機座通常采用鑄鐵或鑄鋼制成,主要作用是支撐和保護定子鐵心和繞組。定子鐵心由硅鋼片組成,用于產(chǎn)生旋轉磁場。定子繞組是通電后產(chǎn)生旋轉磁場的線圈,通常由絕緣導線繞制而成,放置在定子鐵心的槽內(nèi)。
1. 主磁極:主磁極的主要作用是產(chǎn)生氣隙磁場。它由主磁極鐵心和勵磁繞組兩部分組成。鐵心一般用0.5mm~1.5mm厚的硅鋼板沖片疊壓鉚緊而成,分為極身和極靴兩部分,上面套勵磁繞組的部分稱為極身,下面擴寬的部分稱為極靴,極靴寬于極身,既能夠調整氣隙中磁場的散布,又便于固定勵磁繞組。勵磁繞組用絕緣銅線繞制而成,套在主磁極鐵心上。整個主磁極用螺釘固定在機座上。
2. 機座:電機定子的外殼稱為機座。機座的作用有兩個:一是用來固定主磁極、換向極和端蓋,并起整個電機的支撐和固定作用;二是機座本身也構成電機的一部分,作為導磁通路,產(chǎn)生電磁效應。
3. 電刷裝置:電刷裝置是直流電機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該裝置把電樞中的電流與外部靜止電路相連或把外部電源與電樞相連,并把電樞中的交變電流變成電刷上的直流或把外部電路中的直流變換為電樞中的交流。
4. 換向極:換向極又叫附加極,其作用是改善直流電機的換向,一般裝在兩個相鄰主磁極之間,由換向極鐵心和換向極繞組組成。換向極繞組用絕緣導線繞制而成,套在換向極鐵心上,換向極的數(shù)目與主磁極持平。
5. 端蓋:端蓋主要起支撐作用。
轉子部分包括轉軸、轉子鐵心和轉子繞組等。轉軸用于支撐轉子并傳遞轉矩。轉子鐵心也是由硅鋼片組成,用于產(chǎn)生電磁感應。轉子繞組放置在轉子鐵心的槽內(nèi),通常由絕緣導線繞制而成,通電后會產(chǎn)生電磁轉矩。根據(jù)不同類型的電機,還可能包括鼠籠式結構、繞線式結構等。
1. 電樞鐵芯:電樞鐵芯是轉子的主要部分,通常由0.5mm~1.5mm厚的硅鋼片疊壓而成。它作為磁路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地減少電機內(nèi)部的渦流和磁滯損失。
2. 電樞繞組:電樞繞組是直流電機的電源輸入部分,它由絕緣銅線或鋁線繞制而成,并按照一定規(guī)律連接起來。電樞繞組在電機的運行中產(chǎn)生感應電動勢和電流,從而產(chǎn)生電磁轉矩。
3. 換向器:換向器是直流電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將電樞繞組中的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從而保證電機的正常運行。換向器通常由許多銅片組成,每個銅片與電樞繞組的一個線頭相連接。
4. 電機轉軸:電機轉軸是直流電機的輸出軸,它用于驅動負載。轉軸通常由鋼或合金制成,需要具備一定的剛度和強度,以確保電機運行的穩(wěn)定性。
5. 軸承:為了支撐轉子的重量和降低摩擦阻力,直流電機通常會使用軸承。軸承可以進一步分為滑動軸承和滾動軸承兩種類型,根據(jù)電機的具體應用和設計要求進行選擇。
電機的結構是由定子和轉子兩個主要部分組成,它們共同協(xié)作產(chǎn)生旋轉磁場和電磁轉矩,從而實現(xiàn)電機的運轉。不同類型的電機在結構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它們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