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手機殼”還會上市,將會給未來的手機行業(yè)將會帶來哪些變動?
6G兩個重要的特點,一是廉價,二是快速。
1,6G,是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6G將會有更多的新服務和新場景,用戶將會多樣化和個性化。6g簡單網絡化,其中多種接入技術接入核心網絡,接入網絡實現(xiàn)即插即用。6g會是一個靈活的網絡,以用戶為中心,按需生成,網絡隨人移動。
2,6G是AI驅動的智慧傳輸,機器自我學習和AI加強是必不可少的。人與機器必將互學互聯(lián),智慧是關鍵。6G必須靈活共享頻譜,使得頻譜資源能夠更有效的利用。秒級動態(tài)分配頻譜。6G必須提升無線能量傳輸性能,提升移動設備的續(xù)航能力。
3,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架構也在不斷變化。3G采用三層架構,4G采用全IP架構。5G引入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來實現(xiàn)小型企業(yè)架構、控制平面和用戶平面分離、網絡切片技術等。在5G核心網中,無線網絡的城域網引入了CU-DU分離架構,帶來了靈活的部署結構。
4,從整個網絡的演進和轉型角度來看,設計6G網絡應該考慮三個方向的驅動力。首先,新服務、新應用和新場景帶來了什么樣的需求;二是解決現(xiàn)有網絡存在的問題和挑戰(zhàn)。第三,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新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了驅動力。
上周華為發(fā)布了“5G手機殼”,讓華為原本不支持5G的手機從而實現(xiàn)5G通信,而手機殼采用eSIM技術,從而和一般手機殼的厚度基本相同。
就此“5G通信殼”的概念解決了華為的5G難題,而從全產業(yè)來看,5G手機殼的“正門”已經打開,以后一些配件廠商將會上線適配更多機型的產品,從而形成一個產業(yè),而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未來的手機行業(yè)將會帶來很大的變動……
01同是4G手機 加殼支持5G是遲早的事
幾毫米的厚度,純色的外殼,5G手機殼并沒有我們此前想象的那么厚實,和十幾年前的“蘋果皮”截然不同的是,5G殼并沒有額外的電池和實物SIM卡,而是更接近一款正常大小、厚度的手機外殼。
而華為的配件商都已經動起來了,其它各大廠商也都蠢蠢欲動了……
手機殼解決5G的通信,適用于華為未來也適用于一切4G手機,目前基于華為P50打造的5G殼售價799元。
但“華強北”也看透了這一波商機,可能很快就會上線1、2百元的產品,并且適配的型號越來越多,原本5G手機的門檻就這樣被這些“5G通信殼”所替代,越來越多的4G手機只要換殼就能支持5G。近期手機配件市場的各大廠商已經開始布局了,“5G配件”正式形成了一個產業(yè)。
02對于原本就斷崖式下跌的手機銷量 簡直是噩夢
而如果真正形成一個大產業(yè)閉環(huán),那么對于手機行業(yè)來說,其實就是噩夢。原本就不想換手機的用戶,5G手機殼的出現(xiàn),讓他們又多了個不換機的理由。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一跌再跌,在沒有重大迭代、升級的前提下,不夸張的說移動市場都是蕭條的。5G手機殼的到來確實解決了華為的“5G難題”,但卻引爆了手機行業(yè)的一個新的“難題”。
手握1、2年前4G老旗艦的用戶多的是,不換機的理由可能不是因為囊中羞澀,而是確實現(xiàn)在市場中的產品對于這類用戶來說絲毫沒有被打動,除了多了個5G,芯片、攝像頭、屏幕等都沒有什么顯著的提升,換它有什么用呢?而5G手機殼的到來,讓原本用了1、2年的手機可以再用幾年,反正也不卡,還是旗艦,現(xiàn)在又支持5G了,真香!
03未來6G將至 4G用戶仍然可以“套殼”
2年也好3年也罷,6G終究會來。
而到時候,“6G手機殼”還會上市,而原本使用“5G手機殼”的用戶再換一個殼,就可以用上“6G”了,這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huán),雪球滾起來就一發(fā)不可收拾!
盡管 5G 仍在推出以取代老化的 4G 標準,但其繼任者 6G 已經在開發(fā)中。 與其前身一樣,6G 網絡預計會更快,并以更低的延遲處理增加的帶寬。
預計 6G 網絡將提供比其前輩更多樣化的功能,并且更有可能支持當前移動應用程序之外的應用程序,例如虛擬和增強現(xiàn)實 (VR/AR)、人工智能和物聯(lián)網 (IoT)。還推測移動網絡運營商將采用靈活、分散的 6G 模式,包括本地頻譜許可、頻譜共享和基礎設施共享。所有這些都將通過以移動邊緣計算、短包通信和區(qū)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智能自動化管理來處理。
新的無線通信標準大約每十年開發(fā)一次,預計 6G 將在 2030 年左右開始發(fā)揮作用。就目前而言,關于6G,沒有什么是板上釘釘的,甚至它的名稱也可以被其他東西取代??紤]到這一點,6G 有一些理論方面,以及它最終部署時可能提供的功能。隨著 5G 的推出,消費者將繼續(xù)使用更多的移動設備,并以越來越高的速度消費互聯(lián)網數據。
雖然電信仍然依賴 4G 供消費者使用,但 5G 正在取代老化的技術,盡管速度非常緩慢,大多數部署在人口密集的城市。 2009 年推出的 4G/LTE 標準改變了移動設備的游戲規(guī)則,因為它提高了數據速度,并允許用戶以大約 33 Mbps 的速度流式傳輸高清電影、玩游戲和傳輸大量數據。
5G 通過利用微波和毫米波技術將其速度提高到約 900 Mbps 或更高,從而超越了 4G 的能力。 這些更高的速度和帶寬可與商業(yè)寬帶提供商相媲美,從而允許更多的應用程序超越媒體流。 物聯(lián)網和連接設備將具有實時傳感能力。 邊緣計算可以利用云并立即訪問數據。 醫(yī)療保健提供者可以從佩戴醫(yī)療設備的患者那里獲得即時知識。 5G 在零售、工業(yè)、農業(yè)和制造業(yè)中提供應用。 這份清單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但在新技術在全球部署之前,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 5G 的真正潛力。
隨著5G商用的大規(guī)模部署,全球業(yè)界已開啟對下一代移動通信(6G)的探索研究。
相比 于 5G,6G 的峰值傳輸速度可以達到 1Tbps;通訊延時可達到 0.1 毫秒,是 5G 的十分之一; 連接設備密度達 10 的七次方每平方千米,是 5G 的 10 倍;在定位精度方面,6G 可以實現(xiàn) 室內定位精度達 10 厘米,室外為 1 米,相比 5G 提高 10 倍。
3月22日,在未來移動通信論壇主辦的“第二屆全球6G技術大會—6G愿景與技術需求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表演示,6G的通信指標相比5G將有10-100倍提升,將實現(xiàn)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
第六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6G)的研究開始于 2018 年,美國,中國和芬蘭相繼于 2018 年開始 研究 6G 相關技術,2019 年芬蘭奧盧大學發(fā)布首份 6G 白皮書,同年,韓國,中國等成立 6G 研究中心,日本于 2020 確立 6G 主要技術的戰(zhàn)略目標。#6G#
6G技術進展:
通信技術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我國一直高度重視6G發(fā)展,在今年1月發(fā)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動通信(6G)網絡技術儲備,加大6G技術研發(fā)支持力度,積極參與推動6G國際標準化工作。
主設備商中興通訊和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lián)通等將率先受益。
中國移動 6G 研發(fā)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發(fā)布業(yè)界最早的愿景與需求、技術展望等白皮書, 在 IMT-2030(6G)推進組牽頭發(fā)布《6G 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6G 網絡架構愿景與關 鍵技術展望》、《6G 網絡安全愿景技術研究報告》等系列白皮書,推動可見光通信、通信感知 一體化、智能超表面、DICT 融合新型網絡架構等關鍵技術取得階段性突破,已經累計布局 6G 專利 300 余件,發(fā)表的 6G 高質量論文居全球運營商首位。
2022 MWC 召開,5G 技術仍為焦點。5G-Advanced 技術演進有望推動 5G 在元 宇宙、工業(yè)互聯(lián)網、物聯(lián)網、車聯(lián)網等領域應用不斷深入,而毫米波部署加 速對于充分利用頻譜資源,釋放 5G 潛能具有重要作用。
對于未來的應用場景,業(yè)內專家認為,6G的應用將遠超通信范疇,除了彌補5G規(guī)?;瘧玫牟蛔?,能夠打造一個更立體、更強大的“空天地一體”網絡,還將推動萬物互聯(lián)等既有場景進一步成熟,拓展全息通信、多維感官互聯(lián)、智慧感知、元宇宙等新應用場景。
未來3-5年將成為6G潛在關鍵技術的窗口期,需要加快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發(fā),使其能在商用期間付諸于實際部署。
業(yè)內專家普遍預測,6G將在2025年左右啟動相應標準化工作,2030年左右實現(xiàn)商用。相比5G,6G的內涵將遠超通信范疇,可以提供極致性能,并在關鍵性能指標上取得重大飛躍,能夠打造一個更立體、更強大的“空天地一體”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