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缺芯”問題籠罩全球車企,至今已持續(xù)兩年之久?!叭毙尽爆F(xiàn)象何時能緩解?不僅汽車行業(yè)缺芯,從整體情況來看,包括家電行業(yè)、智能穿戴設備行業(yè),市場整體對芯片的需求仍相對旺盛。由于全球芯片產能、擴產進度跟需求有一定的錯配,導致整體來看芯片供給確實不夠。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是一個新興產業(yè),從產品結構來看,新能源汽車對芯片的需求是傳統(tǒng)車的10倍左右,這對芯片產能擴充也帶來一定量的沖擊,使得新能源汽車芯片一直處在供給不太正常的狀態(tài)。
芯片這個詞匯大家是不陌生的,要了解車規(guī)級芯片,還是要簡單回顧下到底什么是芯片。我們知道,隨著集成電路的技術推進,將晶體管體積縮小,集成在常用的硅片半導體上,便形成了常見的芯片。在發(fā)展歷程上,集成電路發(fā)明者為杰克·基爾比(基于鍺(Ge)的集成電路)和羅伯特·諾伊思(基于硅(Si)的集成電路)。當然,由于硅這種材料在制造、成本、工藝上具有諸多優(yōu)勢,今半導體工業(yè)大多數(shù)應用的是基于硅的集成電路。因此,在很多場景的報道中,是把芯片、半導體、集成電路三者看成等價的關系。
汽車作為直接關系到駕乘人員人身安全的交通工具,在電子器件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汽車芯片的良品率要求極高——你試想一下,如果負責ACC自適應巡航的芯片以及傳感器是殘次品,在實際使用中發(fā)生故障很可能會直接造成人員傷亡,所以汽車廠家對于零部件的要求不僅有著嚴苛的檢查篩選機制,還有在制造階段就達到百萬分之一這樣的良品率。
新能源汽車專用芯片按應用領域可分為應用處理器(IVI、MCU等)、功率半導體(AMP、IGBT、MOSFET等)、傳感器芯片(TPMS等)及分離器件等。汽車電子芯片的上游是半導體制造,下游應用細分領域為新能源汽車。而新能源汽車專用芯片與汽車芯片不同在于,汽車芯片用于監(jiān)控油量,新能源汽車專用芯片用于監(jiān)控電量。
中國汽車社會必需放慢構建綠色輪回應用系統(tǒng),經過范圍化、規(guī)范化、科技化、節(jié)能化、環(huán)?;瑥娀瘜髲U汽車特別是新動力汽車中的有效之材提取再應用。這也意味著中國需求盡快樹立掩蓋汽車全財產鏈、性命全流程的平安觀、大局觀、環(huán)保觀。不但要意想到一輛新動力汽車在都會中行駛是零排放的,還要監(jiān)視這輛新動力汽車面前的罕見元素供給能否平安有序,能否綠色環(huán)保,能否節(jié)能減排,和這輛新動力汽車的電力能否起源于干凈電力。這些,都為更高條理的財產結構和趕超供給了計謀機會。
事實上來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上,我們也都幾乎實現(xiàn)了全面國產化。鋰電池領域的寧德時代做到了世界第一,電解液、隔膜、壓鑄等環(huán)節(jié)也都位居世界前列。不得不說,成績還是很大滴。上面的這些成就以及進程,實際上只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方面。隨著歐美廠商的反應速度,在電動化領域,日本、歐洲做的都還不錯。這也注定,整個新能源汽車賽道要劃分為兩個時代:電動化是上半場,而下半場則是智能化。
在過去的一年里,汽車和消費電子制造商經常為芯片供應而苦苦掙扎。即使汽車制造商設法恢復了全球所有的汽車芯片產能,汽車芯片的短缺仍將存在。由于汽車芯片仍將供不應求,而據(jù)報道,消費電子制造商正在縮減芯片需求,因此 2022 年對芯片的需求將呈現(xiàn)出不同的趨勢。由于“缺芯”問題在短期內得不到有效緩解,多家車企開始從源頭自救,選擇與芯片供應商聯(lián)手研發(fā)新的芯片,或積極投身汽車芯片自主化陣營。芯片短缺已成為汽車行業(yè)關注焦點,汽車芯片的短缺對于汽車制造業(yè)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芯片短缺帶來的影響正在新能源物流車市場端顯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