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傳感器將是下述內容的主要介紹對象,通過這篇文章,小編希望大家可以對它的相關情況以及信息有所認識和了解,詳細內容如下。
一、智能傳感器
智能傳感器一般具有實時性很強的功能,尤其動態(tài)測量時常要求在幾微秒內完成數據采集、計算、處理和輸出。智能傳感器的一系列功能都是在程序支持下進行。如功能多少、基本性能、方便使用、工作可靠,大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軟件設計和其質量,這些軟件主要有五大類。包括標度換算、數字調零、非線性補償、溫度補償、數字濾波技術。目前智能傳感器系統(tǒng)本身都是數字式的,但其通信規(guī)定仍采用4~20mA的標準模擬信號。國際上有關標準化研究機構正在積極推出國際規(guī)格的數字標準(現場總線)。在現在的過渡階段采用了HART協議(HighwayAddressableRemoteTransducer,尋址遠程傳感器數據線)。這是一種智能傳感器的通信協議,與現有的4~20mA的系統(tǒng)兼容,模擬與數字可以同時進行通信。這樣使不同生產廠家的產品具有通用性。我國智能傳感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專業(yè)研究所和大學,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八十年代末中國國防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等大專院校相繼報道了研究成果。
九十年代初,國內幾家研究機構采用混合集成技術成功的研制出實用的智能傳感器,標志著我國智能傳感器的研究進入了國際行列,但是與國外的先進技術相比,我們還有較大差距。主要在:1、先進的計算、模擬和設計方法,2、先進的微機械加工技術與設備,3、先進的封裝技術于設備,4、可靠性技術研究等方面。所以加強技術的研究和引進先進設備,提高整體水平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智能傳感器有線智能傳感器
根據國標GB/T 34068-2017《物聯網總體技術智能傳感器接口規(guī)范》關于智能傳感器通信接口定義,智能傳感器接口是指智能傳感器之間、智能傳感器與外部網絡或系統(tǒng)之間進行雙向通信所需具備的物理接口和通信協議協議技術要求。智能傳感器包括不同的物理接口及通信協議,不同的通信協議之間應基于協議網關達到互操作和數據一致性的要求。
PROFINET - PROFINET(Process Field Net)是由PROFIBUS國際組織(PROFIBUS International,PI)推出,是一種適用于自動化行業(yè)的開放、實時工業(yè)以太網標準,使用TCP/IP 組件和以太網標準,是一種實時的自動化技術。2014年PROFINET作為國家推薦性標準發(fā)布(GB/T 25105.1~3-2014)。
EhterCAT - EtherCAT (Ethernet for 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 是一種工業(yè)以太網現場總線。2003年推出,2007年成為國際標準(IEC 61158),由EtherCAT技術協會(EtherCAT Technology Group,ETG)推廣EtherCAT技術,并負責對該項技術的持續(xù)研發(fā)。
POWERLINK - Ethernet POWERLINK是在標準以太網上集成了CANopen技術。EPSG (Ethernet POWERLINK StandardizaTIon Group) 負責POWERLINK標準的制定和發(fā)展,向POWERLINK的會員和用戶發(fā)放免費的許可證。POWERLINK通信技術于2001年由貝加萊(B&R)研發(fā)并推向市場,中國成立了EPAC(中國Ethernet POWERLINK用戶組織)專門負責中國區(qū)POWERLINK的技術推廣。
SERCOS III - 是SERCOS(SErial Real-TIme COmmunicaTIon System,串行實時通信系統(tǒng))接口的第三代產品,是全球標準化的開放式數字接口,基于并符合以太網標準(IEEE 802.3 & ISO/IEC 8802-3),主要用于工業(yè)控制、運動設備、輸入/輸出設備(I/O)和標準以太網節(jié)點之間的通信。
Ethernet/IP - EtherNet/IP(IP,Industrial Protocol)是一種工業(yè)網絡協議,可為工業(yè)自動化應用部署標準以太網技術。與所有CIP網絡一樣,EtherNet/IP在其上層使用通用工業(yè)協議(CIP?)。 CIP Networks遵循開放系統(tǒng)互連(OSI)模型。EtherNet/IP和CIP技術由ODVA,Inc.管理,ODVA是一家全球貿易和標準開發(fā)組織,成立于1995年,擁有300多家企業(yè)成員。
以上便是小編此次帶來的有關智能傳感器的全部內容,十分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或者更多精彩內容,請一定關注我們網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