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高性價比的產品、高水準的服務贏得市場認可之后,弘瑞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而是在應用端持續(xù)發(fā)力,作為第一家3D打印公司支持“張飛打印”工作室的創(chuàng)建。“張飛打印”工作室也不負眾望,把弘瑞3D打印機的性能優(yōu)勢發(fā)揮到了極致,配合團隊精湛的后處理及上色工藝,徹底改變了用戶對FDM技術 3D打印機的認知。由“張飛打印”所設計、打印的IP人物、影視道具等藝術品還原度極高,驚艷眾人。
科學家朝打造世上首只仿生眼又邁進了一步。一旦研制成功,成百上千萬的盲人將有機會重見光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一支研究人員團隊近日打造了世上首只能夠察覺光線變化、幫助患者恢復視力的三維人造“眼球”。這只仿
對于極客來說,經常會遇到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做一個,還是買一個”。對于普通人,當然只能買一個了。對于極客,只要愿意的話,就自己做一個唄。通常來說,因為批量生產的電子產品,自己做一個的成本可能反而貴了
21IC訊 2018 年 10 月 12 至 14 日上海創(chuàng)客嘉年華期間,全球電子元器件分銷商 Digi-Key Electronics 誠邀各位訪客蒞臨 A1-A2 和 A5-A6 展位參觀各種產品演示,同時參與微信幸運抽獎,參觀娛樂兩不誤。上海創(chuàng)客嘉年華
自我解決的魔方是一個多年來一直在制作的項目。18個月前發(fā)布的視頻顯示,自解決立方體的舊版本比當前版本大得多。找到一種方法將3D打印部件,所有電子設備,電機,電線和電池都壓縮到一個很小的空間內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
和3D打印相比,4D打印在3D打印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時間維度,即4D打印的物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動)變成不同的形狀。
3D打印技術誕生30多年以來,其應用已經發(fā)生很多改變,先是打印模型和樣件,后來隨著技術進步和材料的增多,逐步開始打印一些功能性產品?,F在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涌現,3D打印正在邁向批量化制造的新階段,并將直接參與傳統(tǒng)制造業(yè)。
試想一下,將3D打印技術和座椅結合在一起,兩者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驚喜呢?
現任3D打印業(yè)務負責人Stephen Nigro將于2019年11月1日退休,而惠普北美洲總裁Christoph Schell將成為新一任掌舵人。
據悉,Amphibio凹凸不平的的外形,其實是根據魚鰓的形狀設計的。而功能上,Amphibio的靈感則來源于能在水里呼吸的昆蟲。在水下,它們的身體和水之間會形成一層氧氣隔層,在保持干燥的同時,也給了呼吸系統(tǒng)充分的時間過濾水中的氧氣。
大自然能夠創(chuàng)造出堅固,輕盈,靈活的結構,這些結構無法使用傳統(tǒng)的加工,成型或成型等方式制造。這些強大而輕盈的結構非常適合需要發(fā)射到太空的物體。這就是為什么NASA剛剛授予PADT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第一階段STTR資助,以探索如何制作這種幾何形狀。
馬爾代夫正在進行最新案例,涉及使用3D打印來促進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8月11日,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珊瑚礁安裝在馬爾代夫的夏季島上,希望這可能成為一種新技術驅動的方法,幫助珊瑚礁在氣候變暖中生存。
AI入局3D打印的第一步便是解放模型設計環(huán)節(jié)的人力。目前,業(yè)界的主要方法是賦予3D打印設備以機器學習的能力,使之可對所接收的原始數據做自動處理,生成模型,并監(jiān)控、調整整個打印過程,實現閉環(huán)控制。
從構建概念模型、功能性原型,到直接數字化制造,3D打印都在幫助設計師和制造商釋放創(chuàng)意、改善設計、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已成為各行各業(yè)推動創(chuàng)新,強化競爭能力的新途徑和重要工具。
3D打印定制設備可以非常精確地跟蹤心臟相關區(qū)域的電活動。研究人員表示,定制化電極裝置具有經過詳細繪制的矩形信息網格,使用者不必擔心信號丟失、接觸不良等情況導致的錯誤。
近年來3D打印技術發(fā)展迅速,或許不久之后,我們就能看到更多的歷史人物被復原出來了。
據外媒報道,鋰電池圈的研究重點集中在電極上。作為導電介質中輸入或導出電流的組件,科學家們不斷調整其組成及其產生的化學反應,以追求更好的電池性能。這其中包括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提出了一種3D打印
歐洲議會近日發(fā)布了一項關于3D打印的非約束性決議,質疑當前歐盟法規(guī)的適用性。歐洲機床工業(yè)協(xié)會CECIMO表示,該決議可能會扼殺3D打印的創(chuàng)新,并導致監(jiān)管的加強。
2017年歐洲購買3D打印機,材料,軟件和相關服務的總額將達到36億美元。IDC報告預測西歐和中歐及東歐的3D打印支出將實現5年復合年增長率(CAGR)15.3%,2022年收入達到74億美元。
現如今,房屋緊缺已是世界性的問題,據世界資源研究所估計,到2025年,全球有16億城市人口將會面臨能負擔得起的房子緊缺的問題,這一數字比現在多30%。3D打印或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不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