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遠距離通信以達到物品識別的目的,可以用來追蹤和管理幾乎所有物理對象。RFID系統(tǒng)一般包括閱讀器和標簽兩個部分,按照這兩部分通信頻率的不同,系統(tǒng)分為低頻(135 kHz以下)、高頻(13.56 MHz)、超高頻UHF(860~960 MHz)和微波(2.4 GHz以上)頻段幾大類。ISO/IEC 18000是基于物品管理的射頻識別的國際標準,按工作頻率分為7部分,其中第6部分規(guī)定的UHF頻段因為適合遠距離識別并且對環(huán)境影響較小而成為目前RFID產品發(fā)展的熱點。以下簡要介紹了ISO/IEC18000-6B協(xié)議的內容,并給出了一種標簽邏輯部分的設計方法。
這一新技術的主要推動力來自硅技術的發(fā)展狀況。隨著硅產品的結構縮小到 90 納米以內,降低功耗就已成為首要事務。異步設計具有功耗低、電路更可靠等優(yōu)點,被看作是滿足這一需要的途徑。
隨著人們對電質量要求的日益增高,電力電子交流波形精確控制技術成為電力電子技術的研究熱點之一。他的主要研究目標是使被控量精確跟蹤參考量,并減小電力電子系統(tǒng)交流側的諧波畸變。為了獲得高質量的正弦輸出電壓波形,人們將現代控制理論應用到逆變電源系統(tǒng)的控制中,提出了很多基于調制策略的控制方法。 PID控制是一種建立在經典控制理論基礎上的控制策略,由于其結構簡單、穩(wěn)定性好、工作可靠、調整方便而成為工業(yè)控制的主要技術之一,長期以來廣泛應用于工業(yè)過程控制的各個領域。然而,常規(guī)PID控制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如控制器的參數在整定好以后,一般不能隨著控制系統(tǒng)的實時狀況而改變,動態(tài)響應比較慢等。 本文將模糊自適應整定PID控制策略引入逆變電源控制,通過對被控對象的參數檢測,運用模糊推理,實現對PID參數的實時調整,以達到最佳控制效果。通過仿真實驗證明,模糊自適應整定PID控制改善了逆變電源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能,提高了輸出波形的質量,使系統(tǒng)兼具良好的動、靜態(tài)性能。
在研究移動電視技術發(fā)展趨勢時需要區(qū)分產品功能組合、封裝、性能、采用的半導體工藝和最重要的射頻接收器性能。目前大多數單制式解調器都采用130納米至65納米CMOS工藝制造。多數情況下,它們與射頻接收器一同封裝在系統(tǒng)級封裝內(SiP),構成移動電視前端組件。然而不同解決方案的性能不盡相同,遲早這些產品都只會滿足各自的傳輸標準。 在“時隙模式”下(包括適用于多業(yè)務應用的射頻和內存),實現低于50mW的極低系統(tǒng)功耗所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是較小的外形尺寸和將系統(tǒng)集成于消費電子平臺的復雜度。不過目前隨著市場的日趨成熟,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滿足縮短開發(fā)周期和降低生產成本的需求。為了應對上述挑戰(zhàn),英飛凌科技開發(fā)出OmniVia TUS9090。
針對傳統(tǒng)水表落后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國家建設部提出了城鎮(zhèn)居民住宅“三表出戶”的要求。所以目前國內的很多水表生產廠家都在進行產品新型化的探索,大部分采用單片機技術,智能水表系統(tǒng)的實用性研究己成為當前儀表行業(yè)的熱點之一。本文介紹的就是一種基于MSP430F413單片機的智能水表的設計。 本論文以智能IC卡水表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了基于MSP430F413型超低功耗單片機在低功耗智能儀表上的應用與開發(fā)。論文首先提出利用IC卡技術智能水表系統(tǒng)的總體設計方案;設計了系統(tǒng)控制的硬件電路結構和研究了軟件控制流程的實現,采用軟硬件結合的方法,對系統(tǒng)的低功耗、抗干擾性設計及安全性問題作了一定的分析與研究。
通信技術發(fā)展到今天,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都表現出各自的優(yōu)越和不足。隨著人們對多媒體傳輸需求的猛增,多媒體數據業(yè)務越豐富,對無線網絡的局限和對便攜式設備的限制就越大,這急需一種解決辦法。
非接觸式驗電器不直接與高壓線接觸,利用高壓線附近的電場來檢測高壓線路是否帶電,通過指示燈發(fā)出有電或無電信息,同時還可以給監(jiān)控設備發(fā)送有電或無電的監(jiān)控信息。本裝置固定安裝在室外某段高壓線的電線桿上,它采用交流或直流電源對整個設備供電,免去了更換電池的煩惱,因此它既可以用于檢測高壓線是否帶電,也可以用于長期監(jiān)視高壓線工作。本裝置外部安裝了防水盒,完全可以滿足室外工作的要求。 本次開發(fā)的驗電器主要用于鐵路中高壓輸電線路的監(jiān)測工作,其設計要求是監(jiān)測鐵路中27.5kV電壓線路的運行情況。
本文以一種基于PCI總線的D/A數據輸出板卡為例,介紹了在Windows 2000/XP下用DriverStudio開發(fā)PCI總線WDM驅動程序的基本方法,詳細敘述了應用程序和驅動程序之間的通信機制和硬件訪問方法;針對板卡的硬件結構和功能用途,介紹了PCI9052總線控制器PCI配置寄存器和局部配置寄存器地址配置的具體方法;給出了利用安裝新硬件向導安裝驅動程序的方法,實現了上位機和數據輸出板卡的通信。
作為一種單主機多從機的總線系統(tǒng),在一條1-Wire總線上可掛接的從器件數量幾乎不受限制。為了不引起邏輯上的沖突,所有從器件的1-Wire總線接口都是漏極開路的,因此在使用時必須對總線外加上拉電阻(一般取5kΩ左右)。主機對1-Wire總線的基本操作分為復位、讀和寫三種,其中所有的讀寫操作均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復位、讀和寫是1-Wire總線通信的基礎,下面通過具體程序詳細介紹這3種操作的時序要求。(程序中DQ代表1-Wire總線,定義為P1.0,uchar定義為unsigned char)
多數新型電機控制方案均利用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為電機的矢量控制提供所需的計算能力。由于矢量控制需要相當強大的處理能力和外圍資源,因而迄今為止的設計經驗仍主張每臺逆變器和電機都擁有專門隸屬于自己的DSP控制器。
在一些倉儲管理、生產制造、氣象觀測、科學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對溫濕度的要求普遍存在,如《檔案庫房技術管理暫行規(guī)定》中就明確指出:檔案庫房(含膠片庫、磁帶庫)的溫度應控制在14~24℃,有設備的庫房日變化幅度不超過±2℃;相對濕度應控制在45%~60%,有設備的庫房日變化幅度不超過±5%。本文利用新型的C8051F020單片機和I2C總線數字式溫濕度傳感器SHT11設計了一套滿足此要求的自動化設備。
視頻壓縮編碼標準H.264/AVC是由ISO/IEC和ITU-T組成的聯(lián)合視頻專家組(JVT)制定的,他引進了一系列先進的視頻編碼技術,如4×4整數變換、空域內的幀內預測,多參考幀與多種大小塊的幀間預測技術等,標準一經推出,就以其高效的壓縮性能和友好的網絡特性受到業(yè)界的廣泛推崇。
介紹了DSP應用系統(tǒng)的硬件接口電路:包括電平變換電路、仿真器JTAG接口電路、以及可擴展的硬件接口(如A/D、D/A、SRAM)等的設計方法,并給出了接口電路在設計時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本文通過研究提出了一種多處理器實時開發(fā)環(huán)境的設計思想,它可以支持多種型號處理器的同時開發(fā),使系統(tǒng)級開發(fā)變得簡單易行。
本文介紹了一個基于AT91RM9200的嵌入式無線數據終端應用系統(tǒng)設計方案。